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正國,1935年12月12日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祖籍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工程院院士[1] ,是中國衝擊傷、創傷彈道學、交通醫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王正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5年12月12日
福建漳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衝擊傷》、《核爆炸衝擊傷》等專著

王正國撰寫了《衝擊傷》、《核爆炸衝擊傷》等專著,為衝擊傷研究奠定了基礎;其後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協助下,他創造性地研製出國際領先的系列生物激波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

目錄

人物經歷

1950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院士退休,中央軍委為他授勳

1950~1956年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

195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1962年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63~1983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1年,王正國作為中國唯一的代表參加了在瑞典哥德堡召開的第四屆國際創傷彈道學會議,並破例在未事先安排的情況下,在大會上報告了兩篇論文,介紹了他在傷道形態學上的新發現--肌原纖維Z線出現特徵性的階梯分布。

1982~1983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學者,教授會成員。

1984~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研究員。

1985~ 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首批院士。

1996年被聘為南斯拉夫軍事醫學科學院名譽教授。

1997年12月至2002年12月任重慶市科協一屆副主席。

1999年擔任國家重點基礎規劃項目("973"項目)--"嚴重創傷早期全身性損害與組織修復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

2000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主任。同年,王正國牽頭組織申報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嚴重創傷早期全身性損害及組織修復的基礎研究》,正式列入國家"973"重點課題,獲科研經費3000萬元。

2002年再次當選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主任。2002年12月起任重慶市科協二屆副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970年開始衝擊傷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較系統闡明衝擊波致傷機制和防治措施,達國際先進水平,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70年代末,開展創傷彈道學研究,提出高速投射物致傷機制及防治原則,具有重大軍事效益。80年代率先開展交通事故傷研究,主持建立了國際先進的大型撞擊傷實驗室,為推動我國交通醫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主要論著

主編專著39部,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60餘篇。

科研獲獎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15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1997年獲香港何梁何利基金醫學科學技術獎。

1998年獲美國"Michael DeBakey國際軍醫獎"(成為該獎設立以來至今獲此殊榮的唯一亞洲人),獲重慶市首屆爭光貢獻獎。

1999年獲陳嘉庚醫學科學獎和國際交通醫學重大貢獻獎,

2002年獲第四屆中國光華工程科技獎。

人才培養

1983年以來,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40名,博士後7名。

榮譽表彰

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9年3月17日,經江澤民主席親自簽發,中央軍委通令給王正國同志記一等功1次。

1996年獲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

2001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社會任職

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 常委

國際交通醫學會 主席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 理事

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 主任委員

重慶市醫學會 副會長,常務理事

重慶市科協 副主席

《中華創傷雜誌》 總編輯

視頻

王正國院士專訪-維斯第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