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消耗
《物资消耗》是经济知识一个名词术语。
关于汉字的起源[1],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2]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目录
名词解释
物质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主要包括名词解释:(1)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电力、种籽、饲料等;(2)生产过程中支付的外雇运输费、邮电费,以及委托其他生产企业进行的半成品加工费和修理费等;(3)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物资消耗的价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称为“物耗率”。它是反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术语名词
术语(terminology)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表示概念的称谓的集合,在我国又称为名词或科技名词(不同于语法学中的名词)。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学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根据国际标准,“术语”一词仅指“文字指称”。但许多人使用此词颇为混乱,时而指指称,时而指概念。这可能是由于言者脑中概念漂移。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从何而来?每个汉字,都是仓颉造出来的吗?,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仓颉,为何叫“仓颉”?甲骨文揭开了颠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