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
牛肝菌 |
中文学名:牛肝菌 拉丁学名:Boletus 别称:美味牛肝菌 门:真菌门 纲:层菌纲 目:伞菌目 科:牛肝菌科、乳牛肝菌科 种:牛肝菌 |
牛肝菌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类,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主要有白、黄、黑牛肝菌。[1] 白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西欧各国也有广泛食用白牛肝菌的习惯,除新鲜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干燥,加工成各种小包装,用来配制汤料或做成酱油浸膏,也有制成盐腌品食用。
目录
形态特征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
生长环境
白牛肝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栎(所以又叫麻栎香)、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或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产于6~10月,温暖地区稍出得早些,温凉、高寒地区出得晚一些。喀什地区也有部分分布。 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主要成分
多糖:组成牛肝菌多糖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岩藻糖。 生物碱:从牛肝菌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有胆碱、腐胺、腺嘌呤等。 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酸类化合物分离出的较多,如亚油酸、肉桂酸和尼克酸。此外还发现了可以作为色素类物质的酸类化合物,如牛肝菌素A和B,降褐绒菌素A。 幻觉诱发物:主要是迷幻剂,能引起“小人国幻视症”。
生长条件
温度
温度是影响美味牛肝菌发生的重要指标,反过来温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坡度、坡向、海拔)决定的结果。温度又会影响湿度,而湿度对美味牛肝菌的发生也有影响。美味牛肝菌菌丝体在18℃~30℃下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4℃~28℃;其子实体可在5℃~28℃范围内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6℃~24℃,低于12℃就不易形成子实体。
水分和湿度
美味牛肝菌多集中在海拔高度300m~600 m之间,在海拔200 m或700 m也有生长,但数量很少。由于海拔高度是山区气候的一个标志因子,即随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土壤和植被等都随之而改变。土壤是美味牛肝菌及其寄主植物生活的基质,土壤的结构、透气性、酸碱度等都与美味牛肝菌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美味牛肝菌产区附近的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土、黄壤、灰沙土、山地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及黄沙土,尤其在枯枝落叶层较厚、松软和肥沃的土层中,美味牛肝菌的长势较好。时雨时晴,或白天晴、夜间有雨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少雨低湿环境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而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以80%~90%为好。
酸碱度
营养基质p H5.0~6.0较适合美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光照
美味牛肝菌的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散射光的刺激。美味牛肝菌多发生于七阴三阳或半阴半阳有散射光的林地。植被茂密、荫蔽度大、深沟边、杂草丛生地很少发生;日照长、植被少,子实体也很少发生。森林内郁闭度不同,其子实体的发生有明显区别。郁闭度在0.6~0.9之间均有美味牛肝菌的生长,郁闭度低于0.5或大于0.9时,几乎没有生长或发生量很少。在0.7~0.9郁闭度的林下,美味牛肝菌的发生量最大。不同郁闭度下的光照、湿度有明显差异,而美味牛肝菌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所以在郁闭度较大的密林中发生量相对减少。
食用价值
营养价值
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钙23 mg,磷500 mg,铁50 mg,核黄素3.68 mg。
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作用,中医认为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
白牛肝菌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
食用方法
方法一: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牛肝菌被金属刀一切就会变色);
2.青红椒、蒜片和花椒;
3.做法:炒锅放油,烧好的油里放入切好的青椒和红椒,呛出香味;切成片或块的牛肝菌倒入翻炒,中火,一边炒一边放放蒜片、花椒和适量盐巴(花椒的作用是提味儿,放一些花椒,菌子更加有山珍味儿,和平时炒的菜味道特特别不一样。
方法二: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
2.将蒜去皮洗净切成小片,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长段;
3.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蒜片与干辣椒段下锅稍炸一下;
4.旺火热油放入黄牛肝菌与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口感:清香滋润,微辣、麻,菌香味醇厚。
方法三:
1.牛肝菌洗干净切成片,锅里烧水,把切片牛肝菌放进去煮;
2.猪肉切碎,加入淀粉,打一个鸡蛋在里面;
3.加一点盐,顺时针搅拌均匀,用一把小勺来舀一小团碎肉;
4.放入煮着牛肝菌的锅里;
5.等到所有肉丸都浮上来就差不多了,汤里调味。
注意事项
营养丰富,清热解毒,所以食无所忌。但食用野生菌一定要炒熟煮透,若发现因食用野生菌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站立不稳、幻觉等症状,要立即到附近的医院洗胃,进行救治,同时不要乱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如果离医院较远,应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鸡毛等刺激喉咙反复催吐、洗胃,再及时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菌种分类
白牛肝菌
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白木碗或者麻栎香,属于真菌类。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 白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1千克重,菌盖厚,下面有许多小孔,类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
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该菌菇体肥大,在牛肝菌中子实体最为壮硕,口味香甜,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药制剂“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还可用以治妇女容易得的某些妇科疾病。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在欧洲,黑牛肝菌经常被拿来食用。外边和菌肉都是黑色的。味道鲜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夏季生马尾松,油茶林中地上,多长在夏季的阔叶林地中。我国特有品种。其中的维生素A、B可治疗风湿,预防视力减退。主治养血,具有清热解烦,养血等功效。该菌营养丰富,口感香脆,味道鲜美,不但味道好还有营养价值。
红牛肝菌
红牛肝菌,又名见手青(用手摸菌皱后会变青),在中国有极高声誉,被称为山珍宝美句,肉肥厚,营养丰富,食味很好,是群众较为喜食的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克鲜菇中含蛋白质21.6克、碳水化合物57.8克、磷398毫克、铁39.8毫克,同时具有抗癌活性,对小白鼠肉癌S-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