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果
牙痛果 |
long yan jiang |
中文學名:黃果茄 別名:大苦果 綱:直立或匍匐草本 所屬科:Solanaceae |
牙痛果,黃果茄,又名大苦果,是一種植物果實,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在一些農村地區,常常用它來治療由蛀牙引起的牙痛,此果實消炎止痛的同時,會吸附造成 蛀牙的細菌(俗稱牙蟲),達到治療牙痛的效果,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根皮和莖的水或醇提取物對寓體蛙心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有抑制作用。 是一種植物果實,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在一些農村地區,常常用它來治療由蛀牙引起的牙痛,此果實消炎止痛的同時,會吸附造成 蛀牙的細菌(俗稱牙蟲),達到治療牙痛的效果。
目錄
簡介
形態特徵
直立或匍匐草本,高0.5—1米。植物體各部均被7—9分枝的星狀絨毛並密生細長的針狀皮刺、除幼嫩部分外星狀毛被逐漸脫落而變稀疏,刺長0.5—1.8厘米,先端極尖,基部間或被有星狀絨毛。葉卵形至圓形,長4—6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或漸尖,基部近心形或偏斜,邊緣通常5—9裂或羽狀深裂,裂片邊緣波狀,兩面均被星狀短絨毛,中脈及側脈的兩面均着生尖銳的針狀皮刺,側脈與裂片數相等;葉柄長2—2.5厘米。聚傘花序腋外生,通常3—5花,花冠藍紫色,直徑約2厘米,萼鐘形,直徑約1厘米,外面被星狀短絨毛及針狀皮刺,裂片長圓形,先端驟漸尖,花冠輻狀,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5毫米,冠檐長約1.3—1.4厘米,裂瓣卵狀三角形,長6—8毫米,兩面被星狀絨毛;雄蕊長約9毫米,花葯約為花絲長的8倍;子房卵圓形,直徑2毫米,頂部疏被星狀絨毛,花柱長約1厘米,被極稀疏的絨毛及星狀絨毛,柱頭截形。漿果球形,直徑約1.3-1.9厘米,初時綠色並具深綠色條紋,成熟後變為淡黃色;種子近腎形,扁平,直徑約1.5毫米。花期:冬至夏季,果熟期:夏季。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植株地上部分的氯仿或乙醇提取物1000mg/kg,出現翻正反射消失,死亡。根皮和莖的水或醇提取物對寓體蛙心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有抑制作用。
功效與作用
牙痛果是一種植物果實,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在一些農村地區,常常用它來治療由蛀牙引起的牙痛,此果實消炎止痛的同時,會吸附造成蛀牙的細菌(俗稱牙蟲),達到治療牙痛的效果。
地理分布
分布及生境:見於雲南省河口、蒙自、元江、元謀、祿勸、巧家海拔125—880米地區,個別也上達到海拔1100米,喜生於乾熱河谷沙灘上。我國湖北、四川、廣東及台灣也有。廣泛分布於熱帶亞洲(阿拉伯地區,印度,斯里蘭卡,馬六甲,越南,泰國)澳洲及波里尼西亞而到日本南部,在東部非洲成為雜草。[1]
化學成分
牙痛果含龍葵鹼、澳洲茄鹼,它們都是含糖的生物鹼,水解則分別生成龍葵胺或澳洲茄胺和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又含脂肪油及甾醇類;脂肪油為半乾性,其脂肪酸為油酸42.93、亞油酸36.18、軟脂酸5.37、硬脂酸9.77%等,甾醇之一為黃果茄甾醇。還含薯蕷皂甙元;灰分為5.9%,其中含有K、Na、Mg及痕跡的Fe、Cl等。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