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紅裝,更愛收藏(方咸達)
作品欣賞
愛紅裝,更愛收藏
——訪銅陵市民俗藏品愛好者洪桂銀
洪桂銀在博物館
收藏,是歲月的積澱,是人生的沉澱。記者身邊不乏有各類收藏的愛好者,但他們都是清一色男性,他們幾乎都有同一特點:精神長富足,兜里常乾淨。
對於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女性來說,因為收藏是十分「燒錢」的愛好,所以很少有人涉及這一行。但是,銅陵市民俗藏品愛好者洪桂銀卻是一個例外。對於這個愛紅裝,更愛收藏的「女俠」者,我很是好奇。
2024年新年元旦,記者從單位乘公交來到洪桂銀位於世界花園小區一期的「民俗藏品博物館」。因為節日加班,記者來時已是中午11點半多,而此時「博物館」內的茶桌四周高朋滿座、談笑風生,洪桂銀正熱情地給來客杯中逐一添上紅茶。來客里有不少是我熟悉的,如收藏愛好者朱益華、沈成武等。
因為記者是「遲到者」,先到者沈成武老師立即熱情地成為我的講解員。記者發現,這座「民俗藏品博物館」原是一樓門面房簡單打通改造,裡面民俗藏品之多琳琅滿目,蔚然壯觀,有各式農具、木匠工具、舊家具、瓷盆瓷缸、繡品、座鐘、陶罐、木火桶、木水桶、兒童座椅等等,居然還有兩艘木船。博物館中的各式藏品有的不是按個數,而是按堆分,隨處是整排貨架或整面牆,擺放的都是同一類藏品。據了解,博物館面積一千多平方米,藏品數量居然達上萬件、種類近千種。
洪桂銀的微信名是「洪姐Helen」,朋友們不管老少都因此稱她「洪姐」。洪姐1964年出生、安徽無為人,曾辦過企業,現已經退休。她穿着時尚,性格開朗,愛好廣泛,除了收藏外,還喜歡旅遊、品茶、插花、彈古琴、拍攝或客串短視頻演員等等;她說她還愛好文學,常常讀到某篇好文章而流淚。記者問:「收藏民俗藏品出於什麼情結?」洪姐回答:「也就是喜歡它們,然後就想保護它們,很簡單。」
由於喜歡喝茶,洪姐說她第一件藏品是茶桌,入行收藏已近二十年。這個「民俗藏品博物館」房屋是她租的,每年租金有3萬多元。限於條件,博物館平時不對外開放,只邀請一些好友來博物館參觀,與她一起重溫曾經的歲月。平時,她只要有閒暇時間,就會在這裡泡一壺紅茶,然後慢慢地整理這些很有時代感、但已經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她說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來展示這些老物件,讓更多的人來參觀、分享。
洪姐說,收藏是對流失歲月的懷念。2018年年末,她去古巴旅遊時,在哈瓦拉街頭,她發現一隻中國60年代生產的小鬧鐘,鐘盤上母雞啄米圖栩栩如生,她立即買下來,高興地在微信群中曬圖寫道:「沒想到在古巴看到你,我要帶你回家……」當她在雲南旅遊時,她淘到幾塊精美的少數民族繡品,她又在微信中寫道:「今天非常開心喜得數塊繡品,我喜歡繡品不僅僅是繡得精緻和好看,是因為從小就目睹祖母一針一線給我們做繡花鞋的那個情景。那個時候,看到祖母非常精心細緻地繡着每一針,我只是開心並沒有體會她的艱辛,每天晚上燈火下她那瘦小的身軀,雙手不緊不慢地用心繡着每一針,縫織多少愛!熬了多少夜!付了多少心血……」
2023年6月中旬,洪姐在雲南大理旅遊時,忽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原來是當地一位彝族朋友打的。這位彝族朋友是她幾年前去西藏林芝看桃花時認識的,他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洪姐在雲南旅遊的圖片,就邀請她來家做客,洪姐欣然前往。好客的彝族朋友熱情招待洪姐後,知道她喜歡收藏,就將家中傳了幾代的陶罐送給她。這個陶罐有80公分高,重量不輕,不能隨身攜帶。洪姐找到物流公司託運,但物流公司不能承諾陶罐在運輸途中的完好性。當時,洪姐已經購買了返程的飛機票,正當她對陶罐艱難取捨時,當地另一位朋友得知情況後主動借車給她。於是,已近60歲的洪姐做出現在想想都瘋狂的決定:她要開車運陶罐回家。從雲南大理到安徽銅陵,2300多公里,洪姐獨自一人開了2天。
收藏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現實中好多人入行收藏,除了個人愛好外,更多地是希望這些東西在未來某一天能夠升值,能體現它的經濟價值。然而,從洪姐現有的藏品來看,這些民俗老物件,雖然很多,但年代並不久遠、市場上也不稀缺,說它收藏的經濟價值無從說起。這些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用舊過時的生活垃圾」,但對於洪姐來說卻如獲至寶,這些飽經風霜、帶有時間蝕痕的老物件,是她對歲月的眷念,是她割捨不斷的情懷。[1]
作者簡介
方咸達,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人,現在銅陵有色報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