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區
潮南區位於汕頭市西南部,東臨南海,西接普寧市,南鄰惠來縣,北與潮陽區接壤。總面積596.42平方千米,占汕頭市總面積28.9%。總人口118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峽山街道朝陽路1號,郵編:515144。代碼:440514。區號:0754。拼音:Chaonan Qu。
潮南區為沿海丘陵-平原地區[1],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海洋性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21.6℃,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
目錄
歷史沿革
潮南區地域由原汕頭市潮陽市(縣級)析置,人文歷史悠久,八千年前已留下人類文明足跡。通過專家鑑定,採集到史前古文物,把潮南的史前文化上溯至距今八千年。根據出土文物考證,潮南已有一萬年以上的人類生活史,五六千年的文明史。在舊石器時代,潮南已有人類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時代,潮南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同步。
潮南區地域夏、商、周三代屬百越地,夏商之際屬海陽國(南甌國)。
秦朝至三國,隸屬南海郡揭陽縣。自秦朝,即為廣東潮汕地區。潮汕最早的前身為揭陽縣,隸屬南海郡,揭陽縣作為縣建制始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揭陽縣地域包括今廣東揭陽市、潮州市、汕頭市、汕尾市、梅州大部、福建漳州南部一帶。秦末趙佗稱王時屬南越國揭陽縣,西漢初屬南海國。建安時南海郡屬荊州,三國後期屬廣州。
晉朝至清朝,隸屬義安郡、潮州府潮陽縣。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將揭陽縣劃分為海陽、潮陽、綏安、海寧4縣併入東官郡,潮南地域屬東官郡潮陽縣。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東官郡置義安郡,以秦漢揭陽縣境置義安郡,郡治海陽縣(在今潮州市),析海陽縣北部置義招縣,義安郡管轄海陽、潮陽、海寧(三縣約相當於今潮汕地區)、綏安、義招5縣,潮南地域屬義安郡潮陽縣。
南朝南齊時,析義安郡海陽縣北部置程鄉縣(梅縣建置之始),程鄉縣境今梅縣、蕉嶺、平遠全部及豐順部分,義安郡管轄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程鄉6縣,潮南地域屬義安郡潮陽縣。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原義安郡境置潮州,潮州管轄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程鄉6縣,潮南地域屬潮州潮陽縣。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唐朝潮州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州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部分、梅州市大部,潮南地域仍屬潮州潮陽縣。
五代十國時期屬南漢國。
宋朝時仍屬潮州潮陽縣,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宋朝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海陽、潮陽、揭陽3縣史稱潮州「三陽」。
元代,改稱潮州路,潮州路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仍轄「潮州三陽」。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仍轄「潮州三陽」。明代潮州府縣邑擴容,「潮州三陽」析置了饒平縣、惠來縣、澄海縣、普寧縣、大埔縣,程鄉縣析置了平遠、鎮平2縣,崇幀六年(1633年)潮州府共轄11縣。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平遠、鎮平3縣另置嘉應州後,潮州府共轄8縣。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海陽、揭陽、大埔3縣地合置豐順縣後,潮州府共轄九縣,潮州府九縣均是從宋元潮州三陽析置,均有【陽】之稱,有著名的海陽縣、揭陽縣、潮陽縣三陽,此外有饒平別稱饒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大埔別稱茶陽、豐順別稱新陽,合稱潮州九縣,潮州府境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梅州市豐順縣和梅州市大埔縣。
民國元年(1912年)初,潮陽縣直屬廣東省都督府。3年屬巡按使署潮循道。9年直屬廣東省,14年屬廣東省東江行政善後處(民國17年改為東江行政公署)。21年屬廣東省東區綏靖委員公署。25年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36年第五行政區改為第六行政區,潮陽縣屬之。38年4月,屬廣東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2月,潮陽屬潮汕專區 ,1952年11月屬粵東辦事處(粵東辦事處成立於1951年7月),同年12月屬粵東行政公署。1956年3月,復屬汕頭專區。1967年3月,屬汕頭地區。1983年7月13日,撤銷汕頭地區建制,實行地市合併,市領導縣的體制,潮陽縣隸汕頭市。
1993年4月9日撤縣設為縣級潮陽市。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2]。以原潮陽市峽山、井都、沙隴、成田、田心、司馬浦、陳店、兩英、仙城、臚崗、紅場、雷嶺12個鎮的行政區域為潮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峽山鎮。
視頻
潮南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各有什麼特點?,搜狐,2019-10-24
- ↑ 新世紀前四年,廣東有十一個縣撤銷,多個千年古縣 ,搜狐,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