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潛半夏

中文名: 潛半夏

產地名稱: 湖北省潛江市

品質特點: 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淨的外皮呈黃色斑點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384號

批准日期: 2016年3月31日

潛半夏,湖北省潛江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潛江市是潛半夏道地產區,地處北緯30°附近,氣候溫潤,漢水長江沖積形成的泥沙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濕潤肥沃、透氣性好,為潛半夏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潛半夏屬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折睥生有毒草本,地下有小塊莖。掌狀複葉具三小葉,葉柄基部有上瘤狀突起,即珠芽。初夏開花,肉穗序外有黃綠色佛焰苞。生於野外樹下或旱地里,適應性強。

2016年3月3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潛半夏」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1]

潛半夏種莖特徵:種莖呈類圓球形,表面光滑,個大圓正,橫徑1.0-1.2厘米,直徑1.0-1.5厘米,單粒重1-2克,種皮黃褐色,肉質白色 純正,無異雜物,無畸形、破損、腐爛變性,無病菌、蟲害、雜草種子,發芽率80%以上。

潛半夏商品塊莖特徵:乾燥塊莖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1.0-1.5厘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未去淨的外皮呈黃色斑點。上端多圓 平,中心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鬚根痕,下面鈍圓而光滑。質堅實,緻密。斷面潔白,富粉性,質老或乾燥過程不適宜者呈灰白色或顯黃色紋。氣微,味辛辣,嚼之發粘,麻舌而刺喉。


目錄

內在品質指標

潛半夏按乾燥品計算,含總酸以琥珀酸計不得少於0.28%,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9.0%,總灰分不得過4.0%,水份不得過14%。

藥用價值

潛半夏乾燥塊莖未經炮的稱「生潛半夏」,有毒,經炮製後稱「制潛半夏」。中醫學上多用制潛半夏,性溫,味辛,功能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胸膈脹滿,嘔吐等症。

潛江市地處江漢平原中部,地勢低洼平坦,由東北高向西南傾斜,屬湖於平原。全市境內無山地丘陵,起伏不大,地貌形態單一。最高海拔37米,最低26米,平均海拔31米左右。遠離城市和鄉集鎮的河流沖積平原區,人工林環繞田園,農作物與潛半夏錯落其間,環境無污染。

土壤情況

潛半夏喜肥沃、富含有機質的中性沙質土壤,喜濕潤潮濕環境,但忌積水,以土壤含水量在15%-25%為宜。江漢和東荊河流域,壤土沙質 ,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濕潤肥沃,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在1.5%-2.0%,pH值7.0(中性),適宜「潛半夏」生長發育。

氣候情況

「潛半夏」喜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25℃。潛江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降水季 節分配以冬季最少,春季大於秋季,夏季最多,降雨集中在3-7月,光能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素以「 水鄉園林」着稱。氣溫從2月到7月逐漸上升,8月至次年1月逐漸下降,全年有效積溫5125℃,年平均氣溫16.1℃,1月平均氣溫3.5℃,7 月平均氣溫28.3℃,相對濕度80%,年日照時數1945小時,無霜期246-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歷史淵源

半夏在中國有2000多年藥用歷史,是一味應用廣泛的中藥材大品種。「潛半夏」成為道地藥材,是天然優異品質、歷史深厚積澱形成的,是一代代中醫藥工作者在臨床經驗中總結出來的。《辭海》在「潛江」詞條中有「盛產潛半夏等中藥材」之描述語。《湖北市縣概況》記載潛江所產潛半夏「質量上乘,文明中外」。《潛江縣誌》記載,醫藥界所稱「潛半夏」以質優量多而着稱。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潛半夏供不應求,採挖蔚然成風,造成野生潛半夏過度挖掘,且無序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導致潛半夏產業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2012年,潛半夏成為中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

2016年,產業化企業牽頭制定了潛半夏人工種植湖北省地方標準《中藥材潛半夏生產技術規程》;聯合市農業、扶貧等部門制定《「萬戶萬畝萬元」潛半夏種植推廣實施方案》。同時推廣「反租倒包」集中連片模式,發展GAP設施種植標準基地,帶動產業規模發展 。

2019年,時任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明確提出,要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步伐。《湖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2)》將潛 江作為潛半夏的首要優勢區域。

生產情況

2016年,潛江市種植潛半夏10000多畝。

2020年,潛半夏人工種植面積約7000畝,兩季畝平產量在1000斤以上。

產品榮譽

2016年3月3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潛半夏」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潛半夏地域保護範圍為潛江市所轄高石碑鎮、王場鎮、積玉口鎮、廣華寺辦事處、周磯辦事處、周磯管理區、竹根灘鎮、園林辦事處、楊市辦事處、浩口鎮、後湖管理區、熊口鎮、總口管理區、龍灣鎮、漁洋鎮、老新鎮等16個鎮(辦事處、管理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9′-113°91′,北緯30°04′-30°39′。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1-1838。

安全要求:執行《中國藥典2010年第一部》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1、種植地的選擇:潛半夏喜沙質土壤,應選擇在地勢高而平坦、排灌方便的沙性壤土或輕壤土種植。粗沙壤(或稱飛沙、灰沙、吊沙) 、含水沙(沙質細膩)、透氣性差的黏質土壤不宜種潛半夏,嚴禁在工業污染區種植潛半夏,生產地的環境應符合NT/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2、備肥:種植地選定後,應着手備種備肥。備肥:潛半夏喜有機肥,每667平方米需備農家肥(包括豬、牛欄糞,雞、鴨糞等)1000千克左右。

3、備種和種莖處理:

①種莖來源: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的種莖。

②備種:用潛江本地選育和馴化的種莖,嚴格遵守《植物檢疫制度》,杜絕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確保種源的地道性和安全性。

③篩選分級:對種莖進行分級處理,選用直徑為0.8厘米-1.2厘米的珠芽或種莖作種。

④去雜保純:分級時剔除混入的老鴰蒜、薤白、野韭菜、野蒜(蔥)、掌葉半夏,掌葉潛半夏和混入的病粒、蟲損、破粒等異雜物。

⑤曬種滅菌:將選好的種莖曬1-3天,使表皮脫水20%-30%,亦可滅菌防治種莖腐爛。

4、整地和施肥:

①年前堆漚農家肥:整地前3個月將農家肥進行堆制發酵,讓其充分腐熟,殺滅農家肥中的有害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達到無害化標準 。

②新田塊在年前進行深耕冬凌凍蟲,翻耕20厘米,風化土壤。

③整地前先施底肥,每667平方米用1000千克發酵腐熟的農家肥,配合生物有機複合肥25千克,混勻後進行全田施撒。

④整地作畦,用旋耕機旋地,然後用開溝機械按規格進行開溝作畦,淨廂面寬1.6-1.8米,溝寬0.4-0.5米,廂溝深25-30厘米,並把廂面 整成龜背形,避免下大雨積水,同時方便田間操作管理。整好廂後晾曬2天,提高土溫殺滅土表病菌待播。

5、播種程序:

①播種期:春播,潛江地區2月中下旬(雨水至春分)播種;秋播, 8月中下旬(處暑)播種。

②播種方式:人工條播,2-3人一組,用鋤刨播種溝,溝深7-10厘米,行距15厘米,棵距5厘米,每廂播種8行;撒播,按密度要求,按廂 定量,稱准撒勻,然後旋耕蓋種,旋耕深度在10厘米以內。播種完畢後清理廂溝,整好廂面。

③播種量:以種莖直徑≤1.2厘米規格為標準,每667平方米播鮮種莖175千克,曬縮水種莖約125千克。第一年實行條播,第二年可旋耕整地後播種。

6、田間管理:

①鋤草:潛半夏生長期內,容易伴生雜草。條播和撒播潛半夏,出苗後人工用窄鋤鬆土剷除雜草。鋤草要做到早鋤,避免草荒的危害,保證潛半夏苗的正常生長。

②清溝排漬。潛半夏生長期內,遇上多雨天氣,特別是連陰雨天或大暴雨,必須到田間巡查,發現田間漬澇或溝渠不通暢,必須及時疏通溝路,田間不能出現明水,做到排明水降暗漬,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積水爛種和病害發生。

③澆水、追肥。澆水,如遇上持續乾旱天氣,田間土壤明顯發白,手握土塊無潮濕感,應及時進行澆水抗旱,採用自流溝灌,以濕潤土壤為度,嚴格禁止大水漫灌,產生積水損苗。追肥,潛半夏屬多年生藥用植物,除在栽植時充分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間還應根據潛半夏發育特點和需肥規律追肥1-2次,第1次在植株齊苗期追施促櫱肥,促快生葉柄多分櫱;第2次在珠芽膨大初期(春播大約4月中旬),促進珠芽迅速膨大增重,為下季或來年繁殖種莖增強繁殖力,提高珠芽質量。生長期間追速效無機肥或液肥,同時結合葉面噴肥進行,提高肥效。注意田間的一切農活必須在廂溝內行走作業,嚴禁上廂面作業、踩踏,下雨出現腳窩積水,影響潛半夏生長。

7、病害的防治:病害的防治,需根據當年氣候特徵和病害發生特點及實地發生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按照「預防為主,綜合 治理」的總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根據發生、發展規律,因時、因地制宜合理運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措施,經濟、安全、有效、簡便地控制病害。潛半夏葉斑病,又稱苗瘟病,是潛半夏生產中危害最重、損失最慘的重要病害,一旦爆發會毀滅全田而絕收。

防治措施:「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植保方針,結合天氣預報,掌握天氣動態,堅持「雨前防、雨後控、定期治」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以預防為主」控制病害的發生。種植地必須開好「三溝」(即廂溝、腰溝、圍溝),保證溝渠暢通,雨住田平,降低田間暗漬和濕度,減少病菌傳染機會,控制病害傳播源。

②雨前預防。4月中下旬全苗後或下雨前噴波爾多液進行保護,抑制病菌的發生。

③雨後控制。下雨過後或搶雨歇天重複噴一次波爾多液,鞏固防治效果。將田間已發生的病株或發病團移除土壤田,並用生石灰塊對坑土消毒滅菌。遇嚴重情況還可將生石灰塊研成細灰粉趁早上露水未乾時均勻撒於潛半夏葉面調節酸鹼環境,控制擴散。

④防治方法。a、拔除病株燒毀。b、作好發病前的藥劑預防。c、發病初期用藥防治:可用波爾多液(石灰:硫酸銅:水)2:1:200的濃度進行保護治療。

8、潛半夏採收:

(1)採收期:藥材採收期,春播夏收,最佳採收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芒種前後)藥材品質最優;種莖採收期,秋播冬初採挖,10月下 旬至11月初(立冬前後)採挖,採挖的種莖冬藏。

(2)採收方式:①人工採挖;②機械收穫。

9、潛半夏初加工:

(1)篩選分級:將鮮潛半夏分類放置在加工庫房,便於加工。若上大堆時,要不斷翻動通風,防止燒堆腐爛。

(2)清洗:首先洗去潛半夏所帶泥沙,然後進入蛻皮程序。

(3)蛻皮:①人工蛻皮:將洗淨的潛半夏裝入塑料編織袋內約大半袋,在地上輕輕摔打幾下,除去表面粗皮,然後倒放清水缸內反覆揉 搓(手搓必須帶上防水手套,潛半夏有毒手,接觸後會發癢);或穿膠靴用腳踩踏揉搓,直至內層細皮脫掉,放入流水中沖洗乾淨,至潔白為止。②機械蛻皮:按程序操作。蛻皮質量:蛻皮後的潛半夏潔淨髮白,外觀無麻褐斑點為佳。易脫水曬乾、潔白為佳品。蛻皮不徹底的潛半夏,表面麻褐斑點多,不易脫水乾燥,表皮皺紋多、發黃、品質差。秋季採挖的潛半夏不易脫皮,潛半夏表面凹凸不平,而且色澤發暗。

(4)烘烤。將蛻皮後的潛半夏運往庫房烘烤。

(5)分類儲存。

①按質分類。將乾燥的初加工產品進行優劣分類,按大小和色澤分類,袋裝存放。

②防潮、防霉變。用密封薄膜包裝袋打包,防止受潮霉變,存放在不易受潮(有防潮設施的倉庫儲藏)的倉儲內,用木板或隔潮物體作墊鋪;定期進行檢查和翻曬。

③掌握市場銷售信息,及時加工銷售減少貨源積壓。

專用標誌使用

潛半夏地域範圍內的潛半夏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己獲登記保護的潛半夏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潛江市潛半夏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