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鲁山,寻觅一缕辉耀千年的至圣荣光(夏纪舟)
作品欣赏
漫步鲁山,寻觅一缕辉耀千年的至圣荣光
一
那是一个百家争鸣,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神往的时代。
把目光投向先秦,春秋争霸,战国纵横,大时代下是后世中国宏观历史架构和大哲学命题建构的关键期,为中国文化打下了宽广的基础,为中国人构建出了最为本真的精神内核。
先秦,中国思想最开放的时代,没有之一。后世两千年再也寻不到那样一个百家争鸣,诸子争辉的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很多制度还不成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混乱”的状态,所以缺少了政治的束缚,出现了空前的自由,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凝练的时空。让“思想”,这人类之所以为人的品质闪耀出了时代的光辉,闪耀出了人文的光彩。
社会处在巨变转型期,很多制度正处在发育的不成熟阶段,众多思想流派异彩纷呈,诸家学说交相辉映,既有互相攻讦驳难,也有相互吸收融合。所有的这一切,有一个共同的基调——“自由”。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后世学者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两千年前那个时代最好的注释,也是对后世学者治学为人提出的学术规范。
“哲人奇节,真宰茫茫,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王国维先生当年颐和园鱼藻轩的纵身一跃,为漫长的中国古代学术打下了一个句点,但那从两千年前贯穿至今的学术精神却从未断绝。
一声投湖的巨响惊醒了古老民族沉睡的梦,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下那溅起的水花,闪耀着学术的光辉,一个伟大时代的帷幕被缓缓地拉开了,那是一个需要大师并产生了大师的时代,陈寅恪、傅斯年、梅贻琦、闻一多、金岳霖、赵元任等等,一大批学人南渡北归,用跋涉的生命呼应着两千年前那些伟大的灵魂。
诸子百家,百家诸子争鸣;千家学说,学说纵横万千。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十二家发展成了学派,在这十二家学派中,除了被后世推崇的儒道两家之外,影响最大,势力最强的当属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的墨家。
因历史的诸多原因,千百年来,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一大批学人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其被尘封的思想终于再次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走进墨家,走进两千年前那片学术的星空,要想近距离的感受思想的魅力,寻觅文化的基因,我们首先要走近一个人。
他,就是墨子。
二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鲁阳人,现河南省鲁山县人。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其学说影响之大与儒家当时并称为“显学”。儒家注重“繁文缛节”,其所倡导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而墨家则“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更随性自由,其“兼爱”思想更具普适性,“官无常贵,民无终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和儒家所倡导的“正统论”“贵族世袭”可谓截然不同,这使得墨家得到了大量劳苦大众的拥护,一股巨大的思想风暴席卷了诸侯列国,楚国人更称之为“墨子,北方贤圣人。”
儒墨对立,思想针锋相对,出言甚至带着几分怨毒,欲致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荀子更视墨家为“役夫之道”。同样,墨子虽师出孔子,但对孔子却没有任何尊敬之意,所谓“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儒之道足以丧天下”。
两家学说,一个适用于庙堂,一个适用于江湖,这也为封建一统后墨家绝迹打下了伏笔。抛开学术思想的争执,凭心而论,继孔子后有着更大成就的宗师级人物当属墨子。据考证,极有可能孔墨二人处于同一时代,那样的话当是双峰并峙,非儒即墨。
儒家虽大多时候穷困的“累累若丧家之犬”,但追求身份、名节、地位、排场,一直都是乐此不彼的。墨家则“兴万民之利”“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是真正的徒步匡扶天下。
公西华使齐,乘肥马,衣轻裘,华贵至极;孟子稷下学宫讲学,车驾数十辆,随从数百人,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可谓极尽了荣华。墨子为了宋国之安危,孤身一人徒步十天十夜,行数千里到达楚国郢都劝楚惠王罢兵休战。儒墨之别,其所践行的价值观可谓泾渭分明。
诸子百家中,墨家可谓是最具工匠精神的,墨子制造的战争中使用的防御器械之精巧实用可谓无人出其右,远超当时举世闻名的公输班。若把诸子百家视为“文科”的话,那么墨家是唯一的“理科”。
生前越伟大,死后越寂寞。墨子去世后约一百五十年,秦统一了六国,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王朝建立了起来,百家争鸣的时代就此结束,结束的是一个学术空前自由的伟大时代,然而思想却不曾断绝,断绝的只有墨家一家!作为曾与儒家分庭抗礼的一代显学,墨家最后流传下来有姓名可考的学生竟不到四十人。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墨子的评价,苦于资料不足,太史公仅用这24个字草草交代了墨子传奇的一生!禁不住慨叹,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在古书典籍中的形象竟是如此寒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压制下,墨家终于成为了历史长河中遥远的绝响!
三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虽历经千百年的压制埋没,但经过后人的不断发掘整理,我们终于意识到了墨家思想的伟大之处。其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思想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甚至是超越了时代的思想。
如今的国学热,呈现出儒家一家独大的态势,只想大声地告诉中国人:我们文化最初的建构源于两千年前百家争鸣的大时代,那些诸家派别的古圣先贤共同给我们打下了中华文化的根基与传承的质素!
儒家文化的熏陶造就了我们温文尔雅,温柔敦厚的性格。同时,不要忘了,在我们的血液里依然有着“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侠义精神,那种急人所难,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直不曾离我们远去!
历史的轮回里仿佛潜隐着一股宿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墨家学说走向绝迹;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衰微,墨家被重新发掘,尘封了两千年后重见天光。
清末民初,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受到重创,潜隐在民间的精神活力开始被调动起来,墨子开始从故纸堆中重新被发现。
梁启超断言“今欲救亡,厥唯学墨。”其认为我们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实属不肖!近代中国,很多学者认为我们的民族缺乏论理精神,缺乏科学精神,而两千年前墨家的先哲们早已把这些质素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蔡元培把墨子比作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孙中山先生更是在《民报》创刊号中故意把孔孟老庄丢到一边,独把墨子推崇为中国“平等”“博爱”的宗师。
历史终于给了墨家应有的地位和尊崇。紧接着,一个可以呼应先秦诸子的思想争鸣时代顺势而来,一大批学人在大时代里成就了中华文化最后的绝响。如果用一句话予以概括,还是陈寅恪先生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最为合适不过!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百年前,鲁迅先生给出了回答: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及其门人,算得上一根脊梁。
一根被历史遗忘的脊梁!
一根需要被重新拾起的脊梁!
四
千年古邑,旧属汝州;墨子故里,大美鲁山。
漫步鲁山,在山山水水间寻觅历史留存的记忆,寻觅到的是古老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屈精神的伟大传承。
曲高和寡,空谷足音,超越了时代的思想终于在尘封了两千年后重新闪耀出了璀璨的光芒。墨子,并未离我们远去,其思想早已潜移默化进了中国人日常的生活和思想言行中。
尧山巍巍,滍水悠悠。墨子有幸,是鲁山这方山水滋养了一代圣哲睿智的思想;鲁山有幸,因为有了墨子的存在,让这方土地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中熠熠生辉。
漫步鲁山,走近墨子,寻觅一缕辉耀千年的至圣荣光。[1]
作者简介
夏纪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