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國家出口加工區
湖南郴州國家出口加工區於2005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07年11月封關運行,是湖南省目前唯 一的國 家級出口加工區,2009年6月疊加保稅物流功能。郴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湖南省政府批准設立的省級開發區(2012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由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園區更名為郴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目錄
產業布局
兩區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現轄一個鎮和一個中等職業學校,轄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共有企業200餘家,常住人口近6萬人,其中產業工人4萬多人。近年來,園區圍繞打造「千億園區」、再造「郴州新城」目標,以國際化視野提升園區發展理念,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舉措、市場的手段破解發展難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發展主導產業,着力改善民生民本,園區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和區域競爭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速發展時期,發揮着郴州對外開放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主陣地的作用。2010年來,園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700億元,園區建成區面積由2010年的5平方公里擴大至25平方公里,拓展了電子信息、家用電器和現代服務等產業新區。園區先後被認定為湖南稀貴金屬深加工產業基地、湖南數字視訊產業郴州基地、湖南信息產業郴州基地、湖南新材料產業郴州基地、湖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湖南「十大」最 具投資價值產業園區、「國家高技術服務業產業基地」。在全省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新型工業化考核中名列第4名。加工貿易額在全國57家出口加工區中居第三十位。
產業發展
湖南郴州國家出口加工區(郴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既是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也是郴州市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外資企業投資的「橋頭堡」,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基礎,逐漸成為沿海產業轉移和外資企業投資的優選地。
一是規劃引導優勢。我們始終樹立「融山諧水建園造城」的理念,把園區建設與城市建設、發展工業與保護生態相結合,堅持造園、造城、造景三位一體,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致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科技工業新城」。目前,園區在郴州市100平方公里的城市總體規劃中占43平方公里,定位為郴州東部新城,依功能劃分為工業區、商貿服務區、生活居住休閒區和城市生態景區,高標準的城市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園區專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更凸顯園區投資環境優勢,為建設宜業宜居現代化工業新城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區位交通優勢。園區是郴州市實施「東進」城市發展戰略的主戰場,郴州大道、相山大道、郴資快速幹線等三條城市主幹道貫穿園區,距京珠高速公路5分鐘車程,距湘南國際鐵海聯運物流園6分鐘車程,距郴州武廣深高鐵站和正在興建的夏蓉高速公路10分鐘車程。園區內路網體系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與中心城區實現無縫對接,區位競爭綜合優勢十分明顯。
三是基礎設施優勢。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完備,建有高標準的園區道路30餘條,總長近100公里,新建標準廠房近300多萬平方米,水、電、訊、氣配套;擁有體育中心、國際會展中心、演藝中心、林邑公園、學校、醫院等城市配套服務功能。目前園區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高潮,2013年計劃投資100億元用於區內道路、高標準廠房、生態環境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計劃完成道路建設30公里、標準廠房及配套宿舍建設130萬平方米,建成生態公園三座、五星級酒店兩座、城市商業綜合體兩座,園區建成區面積將擴大到35平方公里,一座宜業宜居的現代化工業新城正在迅速崛起。
四是政策環境優勢。園區開放平台完善,出口加工區具有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政策和功能,是當前中國大陸對外開放區域中層次最 高、政策最優、功能最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一,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通「F通道」,通關速度僅3分鐘;同時也是全省代辦制三個試點單位之一,園區一支優 秀高效的服務團隊全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園區先行先試政策獨特,國家賦予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政策,湖南省委、省政府賦予郴州市「先行先試」34條,郴州市賦予園區市級綜合經濟管理權限,明確在建設規劃、項目用地、環保審批、財政支持、稅收減免、勞動用工等政策方面重點傾斜園區,營造了重商、惠商、安商的大環境。
五是人力資源優勢。郴州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相對較高。2012年郴州市最 低工資標準為840元/月,用工成本相對較低。全社會勞動力300萬人,每年到珠三角務工的人員達90多萬人,剩餘勞動力近100萬人,大部分勞動力在珠三角務工一段時間後,基本上會返回到郴州本地就業,這為本地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熟練工人。園區實行「訂單式」招工服務,園區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郴州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和實訓基地(郴州職業教育生產實訓基地),並與湖南省的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園區每月可為企業招工5000多人。
六是「園中園」發展優勢。目前園區引進了富士生態產業園、上海中昆總部經濟園,建成了台灣工業園。其中,富士生態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50億元,主要以吸引珠三角地區家用電器、重工企業轉移為主,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近6平方公里開發規模,成為規劃先進、功能完美、環境優美的「宜業、宜居、宜游」的國際化[1]生態工業園區。台灣工業園規劃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承接台資企業為主的園中園,依功能劃分為電子信息產業區、家電重工產業區、商貿服務區和生活居住休閒區,為台資企業在園區發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另外,園區還規劃了10平方公里,以港資企業為主的香港工業園。八是技術創新優勢。園區高度重視高新技術[2]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培育,擁有多個創新創業平台和孵化器平台,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高新技術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十一五以來,園區企業獲得國家專利200多件,擁有技術開發機構35個,高新技術產品200多個,承擔國 家級和省級科技項目50多項,高新技術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實現了經濟由粗放發展到集約發展、數量增長到質量增長、投資帶動到科技帶動的轉變。
2010-2012年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安排63項,項目總投資估算41.9億元,其中園區管委會投資36億元,柿竹園公司投資5.9億元。2010年計劃投資估算為14.38億元,其中新建項目37項,投資估算13.28億元,占當年投資的92.3%;續建項目5項,投資估算1.1億元,占當年投資7.7%。
(一)標準廠房、公寓(廉租房)項目:共9項,總投資估算11.01億元,2010年計劃投資估算為4.29億元,占當年投資30%。主要按排新建坪田、白露塘標準廠房42萬平方米,惠園廉租房8萬平方米,續建標準廠房和倉儲8萬平方米,廉租房8.1萬平方米。
(二)道路項目:共44項,總投資估算16.9億元,2010年計劃建設24項,計劃投資估算7.2億元,占當年投資50%。主要安排坪田大道、林緯四路、相水東路、西河東路、白露塘大道等。
(三)生態環境項目:共10項,總投資估算14.03億元,2010年計劃建設9個項目,計劃投資估算2.89億元,占當年投資20%。主要安排礦山公園、東河重金屬治理等項目。
參考文獻
- ↑ 本地化、全球化、國際化:有什麼區別?,搜狐,2022-11-07
- ↑ 什麼叫高新技術企業?,搜狐,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