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湖南省益阳市栖霞寺

湖南省益阳市栖霞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都所建,原名宝泉寺。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廷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后人重修时,以其曾为帝楼,故改名为栖霞寺。栖霞寺,1988年至1998年不断修建,现存大雄宝殿、栖霞阁、南岳殿、玉佛楼、僧房等建筑,玉佛为晋朝古物。栖霞寺,寺内有碑三块,珍藏《大藏经》一部。

中文名 栖霞寺

始 建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

原 名宝泉寺

地 址 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

目录

寺庙简介

栖霞寺,寺内有史略碑刻楹联记其事:“晋朝古刹沧海桑田存胜境,明代浮云青山绿水隐名僧”。清末,太平天国败亡,英王陈玉成之子陈三元出家于此,法名遇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圆寂,葬于会龙山麓,墓碑上刻“生于江南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并附墓联:“勘透浮生归佛国,最难烈士结芳邻”。清咸丰十年(1860)八月,曾国藩调集湘军主力水陆八万余人,在安庆向太平军发动猛烈攻势。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深知安庆为天京屏障,安庆一日不下,则天京一日无险。他在给其弟曾国璜的家书中写道:“此次安庆之得失,关系吾家之气运,即关系天下之安危。”所以不惜血本命令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拼死攻打安庆。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虽然英勇,但因湘军兵多势众,太平军同湘军多次作战后,战士疲惫,弹尽粮绝。安庆终于1861年9月5日被曾国荃攻陷。从此,太平军军事形势逆转,处境日益不利。安庆失守后,陈玉成精锐尽丧,败走寿州,为叛徒苗沛霖出卖。被执送清将胜保大营。1862年6月,被杀害于河南延津,时年二十六岁。

主体建筑

1988年至1998年不断修建,现存大雄宝殿、栖霞阁、南岳殿、玉佛楼、僧房等建筑,玉佛为晋朝古物。寺内有碑三块,珍藏《大藏经》一部[1]

传奇典故

1864年7月,曾国藩督师攻陷天京。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陈玉成妻子王氏(系江南巨绅王信照之女)乱中携带儿子陈三元和《太平天国英王册封》一件逃出英王府。不幸为鲍超部益阳人徐月捐(左为金字旁)所掳。时三元年方四岁。徐月捐系我县兰溪人,他强娶王氏,并携王氏与三元归故里。自此,三元为徐家收养,月捐将其认作义子,改名徐山元。三元成人后,帮商于桃江。逾数年后回益阳独自行商,往返于益阳、汉口之间。后积资渐富,在桃江杉树囵置田百余亩。光绪季年,有微知三元身世者,自此,三元心悸神惊,惶惶不可终日。以至“恍惚于世态”,萌出家之念。于四十二岁时,奉会龙山栖霞寺宝牛和尚为师。从此长伴青灯,削发为僧,法号遇缘。认地方权霸刘梦龙为皈依弟子,并将杉树囤田产悉交刘梦龙,以求庇荫。后其田产大部分被刘吞没。刘梦龙仅变卖其中小部分,修一遇缘寺于杉树囤,以障世人耳目。三元出家栖霞寺后,在益阳二堡魏公庙侧尚置有房屋数椽,以安其家小。其母王氏在徐家生子二,女三。民国时魏公庙庙祝汤某即其外孙。当天京失陷,王氏出逃时,曾将一些珍宝弃置英王府侧一井中。乱定后,曾与徐月捐往捞未获。逾数年再至时,古井已被填平,该地局面全非,不可辨认。王氏晚年随子三元在栖霞寺后结庐,长年吃斋。死后葬会龙山旁的狮形山。

重大意义

有关陈三元身世,辛亥革命之前一直不为人所知。入民国后,徐家和三元始敢向人吐露。民国十七年,我县光绪时举人曾国英获悉此事后,走访了陈三元及其子芝生(当时营小贸于益阳)并得见英王册封[2] 。他认为其事与太平天国史料有关,遂撰其梗概,登于上海《申报》副刊。三元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享年七十有五。葬益阳会龙山。其墓碑上镌有“生于庚申(清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南省上元县桂花巷金沙井陈氏子”字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