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成立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成为中南大区的首府,一批领受过毛泽东文艺思想教育的革命文艺家会聚此处,带来了尊重民间文艺和关注群众文艺创作的优良作风,搜集整理和学习民间文艺蔚然成风。《湖北文艺》和《布谷鸟》刊载了大量苏区革命歌谣,杨子江(平植义)采录的《洪湖渔歌》,曾被选入中学文学课本。特别是《双合莲》(宋祖立、吕庆庚、夏昭明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和《钟九闹漕》(孙警文等搜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两部民间长诗的出版,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不仅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撰的第一部《中国民间文学史》列为专节给予很高评价,而且作为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的代表作,进入1986年问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之中。
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倡导搜集民歌。在北京召开了以“采风掘宝,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为主题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全国民间文学工作形成热潮。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曾敦被推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6月4日成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大力推进全省的采风掘宝活动。1958—1960年间,陆续编辑出版了《打开岩石劈开山》、《呼风唤雨由我来》等十几种新民歌选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和中南民族学院等院校中文系还开设了民间文学作品课。在大量涌现的新民歌中,《歌唱毛泽东》、《架飞泉》、《顶住日不落》、《我是一个装卸工》、《妹挑担子紧紧追》等17首精美之作被选入《红旗歌谣》;黄声孝、张庆和、习久兰等成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歌手。湖北省采风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为后来湖北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1]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和中国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湖北省的民间文艺工作随着整个文艺事业的兴盛获得了蓬勃发展。
湖北省文联于1980年2月召开全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精神。会上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筹备小组。1980年12月在武昌召开首届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湖北分会,曾敦为名誉主席,吕庆庚任主席,江云和黄声孝任副主席。之后于1986年11月和1991年12月,又召开了两次会员代表大会,组成第二、三届理事会[2]。第二届理事会推选李尔重为名誉主席,吕庆庚任主席,江云、刘守华、李惠芳、蔚家麟、辜德祥(常务)任副主席,李继尧任秘书长,王作栋任副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推选刘守华任主席,辜德祥、李惠芳、陈仁梁、方培元、徐荣强任副主席,傅广典任秘书长,鄢维新(常务)、李征康任副秘书长。聘请吕庆庚为名誉主席。1997年10月增补傅广典同志为驻会副主席,1998年4月任命鄢维新为秘书长。从1987年起,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分会也相应地更名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工作成绩
20年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开展的工作及其业绩主要有如下几项: 人才培养。省民协成立后首先抓人才培养,同省群艺馆协作,于80年代初期连续举办了6期民间文学骨干培训班,培训学员约300余人,加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中南民族学院,都在本科中开设了民间文学课程,还招收了民间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省民协对所有民间文学爱好者均给予积极扶持。因而形成了一支既热爱民间文学又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民间文学工作队伍,现拥有分会会员437人,全国会员60余人。其中有6人因成绩显着获得湖北省文艺明星奖,他们是刘守华、王作栋、王老黑、周濯街、陈建宪和李征康。会员中有一批人已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民间文艺家。这支队伍是推进我省民间文艺事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视频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谈民间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搜狐,2022-03-29
- ↑ 如何挑选合适的理事会成员?,搜狐,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