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市
簡介
歷史沿革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成立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的批覆》。
3月20日,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
4月,國務院批覆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的請示,同意攀枝花特區對外改稱渡口市,劃定區域範圍總面積 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兩岸。
197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把雲南省永仁縣的平地、大龍潭公社劃歸渡口市。
1978年7月,四川省決定將會理縣的紅格、新九、猛新三個公社和和愛公社的4個生產大隊劃歸渡口市轄。
同年10月,四川省報經國務院批准,將西昌專區的米易縣和鹽邊縣劃為渡口市轄縣,市轄區域面積增至7434.4平方公里。
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攀枝花市。
2002年3月,攀民政[19]號文核定,行政區域面積為7440.398平方公里。[1]
歷史
1934年起,被譽為「攀鋼之父」的地質學家常隆慶開始在對今日攀枝花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寫出了著名的《雷馬峨屏調查記》。1939年,常隆慶連續發現寶鼎煤礦和攀枝花磁鐵礦,擬定了開發攀枝花的「六廠三礦」計劃書。1954年,地質學家徐克勤率南京大學地質系師生赴四川進行地質考察與找礦實習,確認了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重要經濟價值,由此開啟了攀枝花城市開發史。1965年3月4日,為開發攀枝花鐵礦資源,着手組建城市,初名為攀枝花特區。由於當時中國處於特殊歷史環境,而攀枝花又是「三線建設」的重點布局,為了對外聯絡的需要,1965年5月攀枝花特區改名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