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似莲花不染尘(吴地子竹)
作品欣赏
清似莲花不染尘
那口缸里的荷花终于开了,那是我期待很久的了。
这半年来,墙上“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的诗句老是那样不知疲倦地看着我。我知道它在那儿很辛苦,它每时每刻都在渴望你能看它,那怕每天就看一眼,它也会无比地欣喜和满足。我理解它,我也感谢它,因为我需要它,于是我每天把办公室的门开得笔直,就是为了能够看到它。
我从小就恋着荷花的,虽然那时还不解花语,只因它有漂亮的外表和高雅的气质。在老家,荷花是不多见的,偶尔出行到苏州东边的水网地区,见着成片的荷叶拥着粉色的荷花,心旷神怡。每到七、八月份,有村妇拎着装满莲蓬的篮子在路边叫卖,掰开新鲜的莲子去掉稍有苦涩味的莲心,每个孩子都喜欢吃,我也一样。
如今墙上这幅警句,淡淡的底色,淡淡的诗句,象一抹朝辉每天洒落在我心中的那池莲荷上,让一整个冬天躺在淤泥被里的莲藕从睡梦中慢慢苏醒,一点一点伸出翠绿的嫩芽,伸展圆圆的翡翠样的托盘等候晶莹剔透的露珠叮铛落入盘中,一日复一日,我的那池荷花竟也茂盛得让人羡慕。
自家院中的荷花已连续开了几年了,它长在一口长方形的缸里,每当看见荷花开,就思衬着,假如这缸不是千里迢迢来我家,这荷花还不知落于谁家呢。或许是在老家新搞的“荷塘月色”的景点,让人买了门票去观赏它们妖娆的模样;或许在太湖堤岸内侧的河道里,大大方方地让人拍照留影;也可能有一个象我一样把它从花木市场买回养在自己家的院子里。
记得那年,我在收藏网上见着这三面刻有戏文的荷花缸时欣喜万分,就从成都农村把这缸用物流运回来。那天物流通知我去取缸,一到那里我傻眼了,这么大的一个家伙,我怎么搬啊!物流人员给了我一张名片,说可以叫辆铲车,我按着他们的意思拨通了电话,叫铲车先到我家,我随着运缸的卡车一起走。真巧,两车同时到我家的院子门口,铲车很灵活地把用木板封好的缸从卡车上搬下,按我的意思放在了院子场地东边的草坪上,又拆掉木板,这荷花缸就算落户我家了。过了三天,我又觉得这缸的位置不协调,又请朋友叫了一辆吊车把缸向东移了十米,才算满意。一日,一个路人看了这缸上的戏文说,这缸至少有两百年的历史了,我的心亦就甜滋滋的。
我从屋后搬来挖鱼池的泥土,置入缸中,又买来种藕,埋入泥里,灌水至泥上半尺,约半月左右,小荷露了尖尖角。又过一月,脸盆大的荷叶足足长了一缸,就是看不见花苞,让人心急起来,那野外的荷花早已开盛,为何这缸里的荷花却不见动静?便问阿姨,阿姨说“你没听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吗?你用的泥不对。”嗨,我真是这书白读了。这天,阿姨把剥下的蚕豆壳倒在了水里,一周后,缸里的水变得乌黑,冒着绿豆大小的气泡,阿姨说,这是在发酵。
自那年起,那口缸里的荷花虽不如河塘里的开得早,开得盛,但总归是开了。
前些天,我看着细小的花苞伸出头来了,便把档在它头顶上大大的荷叶剪了去,好让它一路畅通。
昨天清晨,登山回来,见两朵粉红的荷花微微张着小口含苞待放,丝绢一样的花瓣一尘不染,几只蜜蜂围着金灿灿的莲蕊忙个不停,我连忙取出相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它拍下。上班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导在电脑里,把最漂亮的那张放在了桌面上,同时把“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的诗句没置在了上面。
2010、8、7[1]
作者简介
吴地子竹,女,出生于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