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深深的感動(朱景)

深深的感動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深深的感動》中國當代作家朱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深深的感動

突如其來的疫情瘋狂地呑噬着江城,氣勢洶洶地恣意蔓延全國。

武漢告急!湖北吿急!中國告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舉國上下堅決響應祖國的號召:成千上萬的逆行者自告奮勇請纓馳援,奔赴疫區,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億萬人民堅守後方,群策群力,從上到下,攔路堵截,築起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防疫長城。我雖宅在家裡,可心繫江城,整天守在電視機前,第一時間關注疫情聯治聯防聯控的資訊。那一個個全國前線後方戰「疫」的感人鏡頭,令我眼淚一次次止不住地流。

我們怎能不感動!84歲的鐘南山院士呼籲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然而,明知山有虎,他卻偏向虎山行,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實地了解疫情,臨床指導戰「疫」。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也深入武漢大學東院區ICU病房,探視8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病情問診結束後,脫掉防護裝備,面部的壓痕清晰可見。

還有王辰、喬傑、張伯禮、仝小林、黃璐琦等院士也走進武漢,身體力行地參與了這一場疫情的偉大戰鬥。

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忙碌奔波在疫情的最前線,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為救治患者,防控病毒的擴散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們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為人民生命安全之所急、之所想、之所做的家國情懷、壯行壯舉無不令人動容,催人潸然淚下。

奮戰在湖北疫情重災區的4萬多醫護人員和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第一線白衣天使,同樣令我們感動不已。他們也是兒子、女兒、為人妻母、為人夫父,他們也有溫馨的小家,也有親密的親人。在疫情面前,他們努力踐行了「健康所系,性命所託」這一句醫學生誓言,舍小家為大家,忍痛割愛,請纓上陣,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爭時間,搶速度,使出渾身解數,用生命拯救生命,已治癒5萬多患者康復出院,2萬多患者的生命還在努力搶救中,詮釋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

在防護設備短缺,醫護人員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實行「白班加夜班」輪班倒制,全身裹着密不透氣的防護設備,不喝水,用紙尿褲,悶熱得從頭到腳濕漉漉,呼氣模糊了防眼鏡。由於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換班下來身心疲憊不堪,有的癱倒在地。這其中的滋味,這其中的無奈,是我們無法想象得到的,只有設身處地、親身感受才能體驗到個中的艱辛。

更讓我感動的是,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全國已有1700多名醫護人員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0多位醫護人員以身殉職,用血肉之軀創造了一個個患者死里生還的生命奇蹟。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正月初八日本是彭銀華醫生牽着心愛的人走進婚姻殿堂的日子。可是,猝不及防的病魔不期而至,徹底顛覆了他的人生軌跡。面對疫情,他毅然決然推遲婚禮,整個身心撲在搶救患者前沿陣地上,不幸被病毒擊倒,奪走了年輕的生命。這場未完成的婚禮,也永遠無法舉行了,也成了未入門妻子心頭無期的痛。

他們臨行前,親人千叮萬囑:好好活着,我們等你平安歸來。哪裡想到在煎熬的等待中,等來的是他們不幸身染病毒,戰死在沒有硝煙戰場的噩耗。面對他們的離去,他們的親人是何等的悲傷,是何等撕肝裂肺的痛。

湛江日報社鄧亞明編輯在《春天路上—新聞人在防控疫情戰場》的詩詞中,是這樣寫的:……你宅在家裡,我還奔走在路上/疫情就是命令,新聞人也是戰士/我用一支筆攔截謠言/我用文字告訴你真相……走訪城市鄉村,深入醫院隔離病房/以最快的速度披露真情/將救死扶傷事跡傳揚……肩負使命奔赴新戰場/新聞人永遠行進路上……這是對新聞人多麼貼切的真實寫照啊!

他們的逆行,是因為那份使命,那份責任,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聞人勇敢的擔當,實在令人可敬可贊;他們不畏道路遙遠艱難,不懼疫魔橫行肆虐,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戰鬥精神,更令我們感動萬分!

武漢封城,不知付出多麼沉重的代價,也不知遇上了幾多的困難,更不知面臨多大的考驗。但是,武漢人民並非孤軍作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國億萬人民紛紛向武漢同胞,向湖北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撥撥逆行者陸續馳援,一車車、一機機急需醫療器械、防護物資、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斷地輸送,一批批捐款接踵而至,萬眾一心,誓死保衛湖北、拯救武漢,演繹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人間真情大愛。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和重視,先後兩次到我國實地考察,對我國戰「疫」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表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我們對此表示高度讚賞。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如是說:「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所做的貢獻,世界欠你們的……」這段話讓翻譯小姐幾度哽咽。

多難興邦。由這次我國艱苦卓絕奮戰疫情,我們再三清楚地看到了中國人民精誠團結、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看到了我國是一個攻不破、打不垮的堅強民族,看到了祖國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美好前景。我們為有這樣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我們更被祖國這種不屈不撓的頑強鬥爭精神所感動,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1]

作者簡介

朱景,已在《小學教學參考》《小學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湛江教育》《湛江日報》等全國多家教育教學報刊及黨報黨刊發表論文、散文60多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