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淮南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淮南

面積;2596.4平方公里

外文名;HuaiNan

人口;245.6萬人(2011年)

方言;中原官話信蚌片、江淮官話洪巢片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省

著名景點;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

焦崗湖,龍湖公園,茅仙洞,春申君陵等

下轄地區;6區1縣

政府駐地;田家庵區

火車站;淮南站,淮南東站

電話區號;0554(+86)

車牌代碼;皖D

郵政區碼;232000

地理位置;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

行政代碼;340400

簡稱;淮

淮南,古稱州來,安徽省轄地級市,Ⅱ型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華東地區以煤炭、電力為主的能源生產基地、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淮南地處安徽中北部,長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東與滁州市毗鄰,東南與合肥市接壤,西南與六安市相連,西與阜陽市相接,北與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截至2022年6月,全市下轄5個市轄區、2個縣,總面積5650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末,淮南市常住人口304萬人。

淮南是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國能源之都、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2021年,淮南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7.1億元,同比增長5.7%。[1]

目錄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淮南市境屬「淮夷」之地。西周分封諸侯,市境為州來子國所轄;春秋末期,諸侯紛爭。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吳滅州來,市境屬吳;隨着楚國勢力的擴張,位於淮河上游的蔡國被迫幾度遷都,求救於吳。為便於吳蔡的相互援助,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吳國幫助蔡國遷都於州來,改州來為下蔡。

戰國初期,周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蔡,市境屬楚。戰國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於壽春,改壽春為郢,市境成為楚國的京畿之地。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市境淮河以南屬九江郡(郡治壽春),鳳台縣及淮河以北屬泗水郡。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首置淮南國,都六(今六安),轄九江、廬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獲罪伏誅,改封劉長為淮南王,都壽春(今壽縣)。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劉長獲罪流放,死於途中。文帝改封城陽王劉喜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國一分為三:淮南、衡山、廬江,分別封給劉長的3個兒子,長子劉安繼任淮南王,都壽春。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安獲罪自盡,廢淮南國,復為九江郡,治壽春。西漢時期,市境先後屬淮南國、九江郡所轄,鳳台縣屬沛郡下蔡縣。

東漢時期,市境及鳳台縣均屬九江郡所轄,分屬壽春縣、下蔡縣。漢末,袁術據壽春改設淮南郡。入魏仍稱淮南郡,治壽春。其後,魏文帝先後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為淮南王,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間,市境及鳳台縣均為淮南郡所轄。西晉初年,淮南郡遷治於壽春,市境為其所轄。永嘉之亂起,淮河流域淪為戰亂區,江淮郡縣大批廢弛,北人南遷。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于丹陽郡於湖,市轄境則為僑置的南梁郡。

三國吳國名將周泰是九江下蔡(今安徽淮南鳳台)人。

魏晉南北朝期間劉宋、蕭齊、蕭梁沿襲東晉僑置淮南郡於江南,市境先後有豫州、梁郡等僑置郡縣。北魏、北齊、北周、隋時,市境復為淮南郡所轄,鳳台縣屬汝陰郡下蔡縣。

唐置淮南道,市境屬淮南道壽州所轄,鳳台縣屬河南道潁州下蔡縣。五代十國時期淮南道稱謂不變,壽州、下蔡先後為吳、南唐所有。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屬淮南路壽州所轄。熙寧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市境屬淮南西路壽州所轄,淮河以南屬壽春縣,淮河以北屬下蔡縣。後宋金和議達成,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市境淮河以北屬金國,淮河以南為宋地。

元代,市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分屬壽春、下蔡兩縣所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懷遠縣,今市區東部屬懷遠縣所轄。

明代,全境屬南直隸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包括今鳳台縣)、懷遠縣、鳳陽。

清代,市全境屬江南省鳳陽府,安徽省鳳陽府。分屬壽州、懷遠、鳳陽所轄。雍正十一年(1733年)從壽州分置出鳳台縣,轄故下蔡縣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鳳台縣遷治於下蔡縣故地(今城關)。

1949年1月18日,豫皖蘇軍區第六軍分區第十二團解放淮南。

3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在淮南三鎮的基礎上設立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4月,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改設為淮南礦區。

1950年9月,建縣級淮南市。

1952年6月,建立省轄淮南市。

1977年1月,鳳台縣由阜陽專區劃入。

1999年11月,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批准成立。

2006年7月,孔店鄉、三和鄉、曹庵鎮、史院鄉、孤堆回族鄉、楊公鎮、孫廟鄉由長豐縣分別劃入淮南市大通區、田家庵區、謝家集區。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淮南市轄田家庵區、大通區、謝家集區、八公山區、潘集區、鳳台縣、壽縣共5區2縣。淮南市政府駐田家庵區和風街88號。

淮南市位於東經116°21′5″~117°12′30″,北緯31°54′8″~33°00′26″之間,地處安徽省中北部,東與滁州市毗鄰,東南與合肥市接壤,西南與六安市相連,西與阜陽市相接,北與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東端位於大通區孔店鄉王祠村以東、高塘湖中心線上,最西端位於鳳台縣尚塘鄉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最南端位於壽縣三覺鎮馮樓村槐樹莊以南與六安市金安區接壤處,最北端位於鳳台縣與蒙城縣、利辛縣交會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上。淮南市東西最長距離80.23千米,南北最長距離122.68千米,總面積55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淮南市境在構造單元上屬於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斷帶(即華北地台豫淮褶皺帶)東部的淮南復向斜。東界為郯廬斷裂,西臨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鄰合肥坳陷,南北為洞山斷裂和劉府斷裂夾持。區內構造以北西西向構造占主導地位,受後期強烈改造,但總體形態變化不大,複式向斜內次一級褶皺及斷裂發育。地質演化歷史可分為前震旦紀、震旦紀—三疊紀、侏羅紀—第四紀3個階段,前震旦紀,淮南地殼處於活動階段;震旦紀—三疊紀屬於劇烈運動時期,先後經歷了蚌埠、鳳陽、皖南、加里東、華西力、印支等運動。其間地殼幾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陸交互相地層。特別是晚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海陸交互相的沉積環境,為煤炭資源的生成提供了良好條件,從而形成了境內大量的煤炭資源。侏羅紀—第四紀,經過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逐漸塑造出了本世紀的地貌特徵。

市境以淮河為界形成兩種不同的地貌類型,淮河以南為丘陵,屬於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為地勢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南岸由東至西隆起不連續的低山丘陵,環山為一斜坡地帶,寬約500米~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米~75米;斜坡地帶以下交錯銜接洪沖積二級階地,寬500米~2500米,海拔30米~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級階地以下是淮河沖積一級階地,寬2500米~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緩;一級階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灘,寬2000米~3000米,海拔17米~20米,漫灘以下是淮河濱河淺灘。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東為高塘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西為瓦埠湖一、二級洪沖積階地;中為丘陵崗地。淮河以北平原地區為河間淺窪平原,地勢呈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0米~24米,對高差4米~5米。

氣候

溫度

淮南市是屬於淮河以南地區,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偏高,平均氣溫16.6℃,較常年偏高1.0℃;全年只有2月、12月較常年分別偏低0.7℃、1.5℃,其餘月份均較常年偏高,其中4月較常年偏高2.8℃。冬季平均氣溫3.5℃,較常年偏低0.1℃,為正常年份。年高溫日數28天,較常年偏多11天。年極端最高氣溫38.9℃,出現於7月3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5.5℃,出現於1月23日。初霜出現於11月6日,終霜出現於3月13日,全年無霜期238天。

降水

淮南市全年降水量893.4毫米,與常年相比正常略偏少,季節性降水分布不均。6月22日入梅,7月21日出梅,均較常年偏晚,梅雨量166.3毫米。12月22日,迎來第一場降雪。全年降水日數107天,暴雨日數5天。

日照

淮南市全年日照時數為1922.2小時,比常年偏少248.7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3%,日照充足天數180天,日照不足天數114天。

水文

淮南市境位於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為淮河。市境支流有東淝河、窯河、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等。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石澗湖、焦崗湖、花家湖、城北湖等。人工河有茨淮新河。此外,還有蔡城塘、泉山、老龍眼、乳山、丁山、許橋等小型水庫以及採煤塌陷區積水而成的眾多湖泊、濕地,最大的為櫻桃園(謝二礦塌陷區,亦稱淮西湖)。淮南市水域面積400多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約16%。

淮南市境地下水資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積層,面積約1650平方千米,探明可采儲量4.5億立方米,與地表年平均徑流量大致相等。淮河以北地下含水層平面分布可分為3個區域。富水區分布於市境泥河、祁集、平圩、高皇、段灣等地區,單井出水量每小時75立方米左右;中等富水區分布於武集、賀疃等地,單井出水量每小時52立方米左右;弱富水區分布於蘆集、架河、田集、古溝、龔集、夾溝、蘇嘴等地,單井出水量每小時25立方米左右。水質屬於重碳酸鈣、鎂水,礦化度500~600毫克/升。

淮南市礦產資源的特點:一是能源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發現的有煤炭、煤層氣、地熱等資源。二是煤炭資源優勢突出,分布集中,且煤質優良。此外,還有高嶺土、石灰岩、白雲岩、磷礦、含鉀岩石、陶粒頁岩、磚瓦粘土、地下水、礦泉水等資源。

淮南煤田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80億噸,占安徽省的70%,占華東地區的32%。早在明朝中葉,市境居民即開始土法採煤。《大清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江南通志》、《鳳陽府志》、《懷遠縣誌》、《鳳台縣誌》多有記述。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打造兵器,中都(鳳陽)留守司士卒到上窯山採取大量煤炭。不僅如此,民間開採也很踴躍。民國十九年(1930年)開鑿九龍崗西礦時,於民窯廢坑中挖出一塊石碑,記載了開採經過以及開採人姓名,時間是明萬曆年間,明代民窯開採情況可見一斑。清初禁止煤炭開採,市境土法採煤衰落。及至清末,近代工礦業萌芽,朝廷重臣孫家鼐也支持皖省興辦礦務。

新中國建立以後,淮南煤炭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52年3月,淮南解放後興建的第一座礦井蔡家崗煤礦(謝家集一礦)建成投產,揭開了淮南煤礦建設的序幕。1954年,謝家集二礦、三礦、李郢孜一礦先後破土興建,分別於1956、1957年投產;1955~1964年,先後又有李郢孜二礦、畢家崗礦、李嘴孜煤礦、孔集礦動工興建並竣工。雲集淮南西部的建井工人,住窩棚、吃鹹菜、戰酷暑、斗嚴寒,創造了礦井建設的高速度。至1964年,淮南礦區新增礦井7座,設計能力達到855萬噸。

2009年,淮南市煤炭產量達到8000餘萬噸。2011年煤炭產量已達到1億噸左右。是中國13個億噸煤炭煤炭基地之一。淮南由此被稱為「建在金庫上的城市」、「華東工業糧倉」。

電力資源

淮南電力工業是伴隨煤炭工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並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工業門類。民國19年(1930年),九龍崗煤礦創辦之初,購進1台7.5千瓦直流發電機,建發電房,是為淮南電力工業的源頭。此後,電力工業一直是煤炭工業的一部分,從屬於淮南煤礦。日本侵占淮南煤礦期間,為了掠奪資源的需要,在田家庵建立了下窯發電所,架設田家庵—大通—九龍崗輸電線路。至日本投降,淮南發電裝機容量由淪陷前的數千瓦增至6000千瓦。抗日戰爭勝利後,淮南礦路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復興三年」電力建設規劃,興建下窯第三發電所,到淮南解放前夕,淮南發電裝機容量為8200千瓦,設大通、九龍崗、八公山3座變電所及田家庵升壓站,構成建國前安徽省僅有的區域性電網,除了工業用電之外,民用電也已經開始。

淮南解放後,電力工業由煤礦附屬地位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田家庵電廠進行改建,1956年,國產第一台6000千瓦發電機在田家庵電廠投產,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此後,田家庵發電廠經過5期擴建,裝機容量達到60.1萬千瓦,包括了6000千瓦、1.2萬千瓦、2.5萬千瓦、12萬千瓦等不同型號的國產、進口機組,如同一座電力工業博物館,成為新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淮南新上馬的火電機組占「皖電東送」總裝機量的85%以上,是「皖電東送」當之無愧的「領軍主力」。截至2009年底,淮南的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到1000萬千瓦,發電總量460億千瓦時以上。是全國6個煤電基地之一。

森林資源

2016年,淮南有上窯、洞山、妙山、八公山、武集等6個國有林場,經營面積4351公頃,林業用地面積4282公頃,國家公益林面積3323公頃。森林公園面積4052公頃,其中上窯林場、洞山林場、妙山林場、八公山林場屬於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面積3469公頃。鳳台林場屬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森林公園面積582公頃。

水資源

2016年,淮南市平均降水量1094.3毫米,較2015年少1.6%,較多年均值偏大20.3%,屬豐水年份。淮河幹流鳳台(硤山口)站年最高水位22.02米,為有資料以來的第26位。淮河幹流淮南站年最高水位20.59米,為有資料以來的第31位。全市水資源總量20.97億立方米,全市湖泊、窪地及中小型水庫正常蓄水量約為9.27億立方米。全市供水總量22.56億立方米,用水總量22.56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11.89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52.7%;工業用水量7.67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34%。全市耗水總量11.68億立方米,平均耗水率66.5%。全市人均用水量476.4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182.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69.6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37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平均為0.556),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42.0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淮南市常住人口3033528人。

淮南市有34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8萬人,居安徽省第二位,占全市總人口的2.1%。全市有4個民族鄉、23個民族村,分別占安徽省民族鄉村數量的44.4%和17%,此外還有4個民族社區。

根據淮南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為3033528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42012人相比,減少308484人,下降9.23 %,年平均下降0.96 %。全市共有家庭戶1137336戶,集體戶48742 戶,家庭戶人口為2871121人,集體戶人口為162407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減少0.29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547407 人,占51.01 %;女性人口為1486121 人,占48.99 %。常住人口性別比104.12(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下降1.34個百分點。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 596933人,占19.68 %;15-59歲人口為1800123 人,占59.34 %;60歲及以上人口為636472 人,占20.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496518 人,占16.37 %。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60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9.7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1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29個百分點。

景點

截至2020年3月,淮南市有A級旅遊景區40家,其中4A級8家、3A級20家、2A級12家。

2021年12月8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產業特色、發展水平、合作基礎等因素,幫扶城市包括淮南市。

參考來源

淮南市宣傳片

參考資料

  1. 淮南概況,淮南市人民政府 , 2022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