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拂過(葉沉)
作品欣賞
海風拂過
珠江三角洲,我國的經濟重心之一,廣州、香港等十幾座風光旖旎、經濟發達的現代都市星布其間,宛如一顆顆煜煜生輝的寶石,鑲嵌在祖國的南海之濱,以它們各自獨特的氣質吸引着四海賓朋、八方來客。
2019年元旦前後,第七屆清美藝術年會和作品展便是在「浪漫之城」珠海市舉行的。年會期間,會員們又跨越港珠澳大橋,相繼參訪遊覽了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作為一名長期居住在四季分明、人文歷史厚重綿遠的中原地區人士,我對四季皆春、工商經濟領時尚之先的南粵一帶還是比較陌生的。但因了蘇子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感嘆,卻也早就存了想要親臨感受一番的想法,只是形格勢禁,一直未得其便罷了。今借年會舉辦之際,恰好夙願得償,雖只有一周時間且行色匆匆,但也算完成一次難得的南粵之行了。
登上列車之時,正趕上中原初雪,到處銀裝素裹、寒冽逼人。一路南下,眼見車窗外數小時之內由銀白而蒼黃,由蒼黃而青蔥,天地間之大變化竟幾乎在須臾之間。這種感覺着實如夢似幻,不禁讓人慨嘆華夏大地的廣袤無垠與蔚為大觀。
抵近廣州之時,天已薄暮,透過車窗向兩側看去,但見華燈璀璨、流光溢彩,宛若花海星河。此種景象幾乎一路綿延不絕,直到珠海。南粵經濟之繁榮、商業之阜盛,由此可見。
本次年會的主會場設在群山環抱、清雅幽靜的清華大學珠海分校,會議室自然是名家雲集、高朋滿座。會後統一參觀了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先生紀念館。唐國安先生是珠海唐家鎮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和著名報人。作為清華大學的主要創辦者和第一任校長(初稱監督),唐先生在清華大學的發展史上居功至偉。其所提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深入人心,已然成為全體中華學人的精神圭臬。
佇立在唐國安先生銅像前,景仰之情油然而生。百年之前神州陸沉、貧弱不堪,國民高等教育更幾乎是一片空白。一批批有識之士懷抱着救亡圖存的志向,離家去國、赴美留學。學成歸來的同時,也帶回了西方先進的教育制度和理念。唐國安先生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人士之一。他在清華大學的草創階段嘔心瀝血、宵衣旰食,最終積勞成疾,罹患心臟病而於55歲上英年離世,他身後的清華大學如今已然成為一所享譽世界的著名學府。作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偉大奠基者,唐國安先生和他的同仁們理應為我們永遠懷念。當然,先生提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治學修身理念更需為我們銘刻於心並努力踐行。
年會的第二天,我們便驅車跨過港珠澳大橋,先後遊覽了香港和澳門。
海風陣陣,波浪翻滾。車行在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上,看到窗外水天一色,宏闊而蒼茫,大橋宛若游龍一般穿行於雲天之間,令人心蕩神馳、胸臆大開。這座長達55公里的跨海大橋一度被外媒稱為「世界奇蹟」,足見其建造之艱難。然則善於創造奇蹟的中國人硬是頂着重重壓力,在眾多懷疑的目光下,憑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驚天工程,建成伊始,便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又一象徵。試問,這樣偉大而堅忍的民族,又有什麼力量能夠真正征服得了呢?
香港,作為國際重要金融與商貿中心之一,其繁華昌隆自不待言,「東方之珠」的美譽也由來已久。然而,當我們不得不手持「港澳通行證」並在被種種告誡之後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心中亦覺五味雜陳。「一國兩制」固然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可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與曾經遭受屈辱歷史的提醒呢?維多利亞港的海風見證了一個東方老大帝國的沒落與屈辱,也見證了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會迅速崛起的過程,見證了隱忍刻苦的中國人在這片曾經的蠻荒之域、在重重壓力之下用血汗創造的一個又一個香江奇蹟。但也許因為離開母親的懷抱太久了,無論是站在富豪雲集的太平山上,還是徜徉於如詩如畫的淺水灣的沙灘,無論是置身維多利亞港的華麗遊輪,還是漫步在遊人如織的馬路和商店廣場,在領略這座魅力之都的繁華與風情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種隱隱的陌生與隔閡。只有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看到從先秦到晚清文脈代傳的一幕幕「香港故事」時,才更能真切的意識到這原來是一塊來自和我們同一個母體的血肉。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遭際,使香港人的危機感與生俱來。在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不安全感讓他們對風水之說痴迷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政府官員、商界巨子到普通員工、市井小民,幾乎人人供神,家家上香。因此,「黃大仙」們的香火終年不絕,極是興盛。我無意褻瀆所謂的神靈,但我想,任何神靈的庇護,都不如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吧。這一點,澳門人的認知似乎更為清楚。
我喜歡澳門,從踏上澳門的那一刻起。喜歡它的精緻和緊湊,喜歡它的沉靜與平和。儘管澳門人也痴迷風水,儘管富麗堂皇的娛樂場所中也暗流涌動,儘管大三巴牌坊也見證了澳門的一段迷失的歷史,但他們發自內心的友善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真實而熟悉的溫情。我們的導遊是一位姓招的中年女士,溫雅而幹練,曾是一位專職中學教師。她動情地給我們說起了一件事:在2017年8月的「天鴿」颱風災難中,澳門遭受重創,許多房屋被毀,上百人員傷亡,損失極為慘重。正當他們倍感淒涼無助的時候,駐澳部隊的上千官兵如天使般出現了,他們幫助當地百姓整理廢墟,重建家園,數天數夜不曾休息,許多官兵累倒在救災現場。澳門很快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秩序。「那一刻,我們真正懂得了子弟兵的涵義,他們才是真正保佑我們的媽祖,原來我們也是有媽的孩子······」招導講述到這裡的時候,聲音有些哽咽,我們的眼眶也不禁熱熱的。
一個星期的年會結束了,在返程的前夜,我和友人漫步在珠海市著名的濱海情侶路上,旁側的大王椰和棕櫚樹隨風搖曳,婀娜生姿,遠處的漁女像在神秘而朦朧的夜色之中若隱若現。一陣海風拂過,心頭不覺蕩漾起一種奇異的溫暖和感動······ [1]
作者簡介
翟明輝(葉沉),中原布衣,蓬門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