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希姆萊
海因里希·希姆萊(德語:Heinrich Luitpold Himmler,發音:[ˈhaɪnʁɪç ˈluːɪtˌpɔlt ˈhɪmlɐ] ,1900年10月7日-1945年5月23日),德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天主教徒、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軍帝國長官、黨衛軍全國領袖、警察總監、德國內政部長、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納粹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
希姆萊 | |
---|---|
原文名 | Heinrich Himmler |
出生 |
1900年10月7日 慕尼黑 |
逝世 | 1976年 |
職業 | 德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天主教徒、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軍帝國長官、黨衛軍全國領袖、警察總監、德國內政部長、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納粹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 |
知名作品 | 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論人種之不平等》 |
《聖經》中的「聖人」是被神從世界中挑選、不屬世界、不沾染世俗的一般人[1]。儘管在基督教早期歷史認可聖人需要顯神跡[2]的記錄,而當代基督教也常以這點作為聖人的標準。但實際將所有信耶穌的人都稱聖,並非一些特別有異能的人。
目錄
簡介
1933年,希特勒擔任德國總理後,希姆萊開始逐漸控制國內警察事務,1934年赫爾曼·戈林將警察指揮權移交希姆萊後使其已完全控制國內的警察機構。並在1936年被任命為德國警察總長。
1943年,希姆萊取代威廉·弗利克兼任納粹德國內政部長,掌控整個德占歐洲的秩序警察、安全部隊、蓋世太保、納粹集中營以及武裝黨衛軍,成為第三帝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黨衛隊組建了專門負責種族滅絕的別動隊,作為納粹種族滅絕的監督者以及黨衛隊的最高領導人,其被認為對造成歐洲的猶太人、同性戀者、共產黨人以及羅姆人等大量死亡的納粹大屠殺以及武裝黨衛軍的戰爭罪行負有重大責任。
戰爭後期,由於東線一連串戰役的失敗以及西線的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導致德意志國防軍內部一批高級軍官試圖通過暗殺阿道夫·希特勒從而達到在尚有優勢的情況下與盟軍進行有條件的和平談判,試圖避免兩線作戰而導致戰爭失敗。是為7月20日密謀案。暗殺行動失敗後,大批軍隊高層遭到希特勒的清洗處決,其中經過調查而牽連到3名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克魯格、維茨萊本。此後因希特勒對國防軍的不信任感日益劇增,轉而任命不諳軍事的希姆萊擔任國內後備軍總司令,以及上萊茵集團軍群總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總司令。1945年3月的巴拉頓湖戰役失敗後,他在古德里安大將的勸說下,將軍隊指揮權移交給哥特哈德·海因里希大將指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企圖與盟軍單獨談和失敗後被希特勒免除一切職務。德國投降後逃亡失敗並被盟軍拘捕,服毒自殺。終年45歲。
視頻
海因里希·希姆萊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聖經傳說—基督教聖物大盤點,搜狐,2019-03-06
- ↑ 聖經考古:耶穌似乎用魔杖來幫助行神跡?,搜狐,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