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濟陽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濟南市境北部,沿黃河左岸自西南而東北呈狹長形狀。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13年末)。全縣轄2個街道、8個鎮:濟陽街道、濟北街道、回河鎮、垛石鎮、孫耿鎮、曲堤鎮、仁風鎮、崔寨鎮、太平鎮、新市鎮。縣政府駐濟北街道開元大街129號。

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土地平坦、肥沃。黃河、徒駭河、土馬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屬北暖溫帶季風氣候。礦物資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國家商品糧、棉基地和小蔬菜基地。特產有黃河鯉魚、圓鈴大棗等。名勝古蹟有玉皇家,聞韶台(曾是孔子聆聽韶樂之處)等[1]

目錄

歷史沿革

金天會七年(1129年)割臨邑縣之故著縣地及章邱一部分地置濟陽縣,治標杆鎮(今濟陽鎮)。因縣在濟水之北而得名,屬濟南府。元屬濟南路。明、清屬濟南府。1943年7月併入齊濟縣,1944年1月恢復濟陽縣,1958年併入臨邑縣,1961年又復設濟陽縣,1990年由德州地區劃歸濟南市所轄。

1995年3月2日,撤銷回河鄉,設立回河鎮。1996年,濟陽縣面積1076.2平方千米,人口約52萬人。轄6鎮14鄉(包括2個民族鄉),縣政府駐濟陽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濟陽縣常住總人口518879人,其中,濟陽鎮66415人,孫耿鎮30308人,垛石橋鎮27524人,曲堤鎮25287人,仁風鎮32827人,回河鎮26285人,青寧鎮19137人,稍門鄉20907人,崔寨鄉23939人,店子回族鄉17740人,辛集回族鄉16538人,二太平鄉26717人,廟廊鄉29431人,新市鄉25172人,江店鄉12231人,唐廟鄉22733人,索廟鄉22210人,姜集鄉18925人,三教鄉27776人,王圈鄉26777人。

2007年,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魯政函民字[2007]30號),《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濟陽縣行政區劃調整通知》(2007年9月20日):一、以濟陽鎮所轄城裡、南關、西關、東關、陳朝、窯頭、楊家寨、韓家、榆梁、北高、尹家、東郭、朝陽、杜家、三里井、金家、小鄺家、大鄺家、苟王莊、何家、張辛家、胡同22個社區居委會,官家坊、小官家、窪里王、更衣亭、趙胡家、糧食口、南高家、南郭、前三里、呼家村、後三里、梁家、徐廟、邢家、肖家、北河套、稍門、高樓、小賀家鋪、葦園、白衣店、三官廟、小高家、馬家村、五股道、前辛村、許家村、慈興村、趙家村、王家集、窩溝李、小任家、盆張家、北肖家、王家、孟家村、徐家灣、化仁店、田家、門家村、張曹、西楊村、溝頭村、葛家店、宋家村、武家村、羅家村、李官莊、鄭家村、北董家、東八里、肖王村、商家村、戴家村、董家道口、孟家窪56個村,設立濟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緯二路6號。二、以濟陽鎮所轄王榮家、王李家、池家、毛官莊、五里後、尚家、三官、馬家、陳家、朱家、丁劉、姚家、于謙家、楊井、西八里、徐家、洪樓、菅家18個社區居委會,王奎樓、囤家、楊家、田家、前牛家廟、後牛家廟、楊窯、葛家、南邢家、東王、西王、馬家店、蔡家、馬官寨、閆家村15個村,設立濟北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開元大街3號。三、濟陽鎮更名為回河鎮,鎮政府駐地遷至回河西街村。

2010年,撤銷新市鄉,設立新市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街道、8個鎮:濟陽街道、濟北街道、回河鎮、垛石鎮、孫耿鎮、曲堤鎮、仁風鎮、崔寨鎮、太平鎮、新市鎮。縣政府駐濟北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濟陽縣常住總人口517948人,其中,濟陽街道73055人,濟北街道31936人,垛石鎮67907人,孫耿鎮47308人,曲堤鎮68646人,仁風鎮56853人,崔寨鎮46873人,太平鎮47546人,回河鎮42095人,新市鎮35729人。

2015年末,濟陽縣轄2個街道、8個鎮(合計10個),39個居委會、811個村委會(合計850個)。

視頻

濟陽縣 相關視頻

瞰濟陽——濟陽撤縣設區一周年
濟南濟陽撤縣劃區,錦繡風光帶您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