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日桥
波日桥是一座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内雅砻江上的桥梁,始建于元末明初,是藏区现存跨度最大的伸臂桥。现存桥始建于清朝,由唐通吉布设计,全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2004年增补为第六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目录
概述
波日桥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他指挥工人在峡谷深涧、江水湍急的雅砻江上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
2006年,波日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波日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度自下而上,逐步递增,形成两个悬挑臂,然后在悬臂上架梁、铺上桥板,再装上栏杆,构成桥身。桥墩上用石片叠的“伞”形结构,便是桥亭。最为称奇的是,整座桥没有用一颗钉、一块铁,每一个结合部均用木楔连接,原始而实用[2]。
历史渊源
民国十九年(1930年)西藏噶厦政府的军队从甘孜进驻新龙,为了战略需要,烧毁了城区附近的6座藏式伸臂桥。使原本就处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肚脐地带的新龙,更显得与世隔绝。风雨飘摇中幸存的波日桥,成为当时人们出入新龙的交通要道。由于超负荷使用,破旧不堪的波日桥摇摇欲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新龙甲拉西乡一位名叫莫特·亚马的藏族民间建筑师,临危受命,承担了维修波日桥的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亚马率领藏族人民冒风雪顶严寒,在保存波日桥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桥维修一新。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六军团在新龙会师后,经波日桥挥师北上。此后,当地群众亲切地称该桥为“红军桥”。
交通
波日桥:成都—雅安(成雅高速路)—天全—泸定—康定—雅江—理塘—新龙,车程约8小时。波日桥在乐安乡境内的雅砻江上,距县城36公里,省道217线从旁经过。
视频
波日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名单通知,文博在线
- ↑ 波日桥丨桥梁史上的奇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