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花樹
泡花樹,中藥名。為清風藤科植物泡花樹Meliosma cuneifolia Franch.的根皮。分布於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雲南等地。具有利水,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水腫,腹水;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中文學名泡花樹別 稱靈壽茨、降龍木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目無患子目科清風藤科屬泡花樹屬種泡花樹採收時間四季可採用 量6-15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1]
目錄
入藥部位
根皮。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功效
利水,解毒。
主治
用於水腫,腹水;外用治癰癤腫毒,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用法用量
用量6-15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曬乾用或鮮用。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8m。根皮黑褐色,有不規則的裂紋。小枝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片紙質,倒卵形或橢圓形,長8-20cm,寬3-8cm,先端短漸尖或銳尖,基部窄楔形,邊緣除基部外幾乎全部有粗而銳尖的鋸齒,上面稍粗糙,下面密生短茸毛和脈腋內有髯毛,側脈約18-20對,在下面突起。夏季開黃白色花,花小,成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上部葉腋內,長寬約20cm,分枝廣展,被銹色的短柔毛;花梗長約2mm;萼片4,卵圓形,有睫毛;花瓣5,無毛,外面3片近圓形,內面2片微小,深2裂;雄蕊5;花盤膜質,短齒裂。核果球形,直徑4-5mm,熟時黑色。[2]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或溝邊雜木林中。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雲南等省。
附註
同屬植物筆羅子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與上種相似,其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為常綠小喬木。小枝有銹色茸毛。葉片革質,倒披針形,全緣或上部有疏鋸齒。側脈13-18對,葉柄長1.5-4cm,有短柔毛。萼片5;花瓣5。核果徑5-8mm。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廣西及廣東等省區。其根亦如泡花樹入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