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前身为始创于1923年的河南大学地学系,首任系主任为著名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冯景兰教授。经过几代地理人的筚路蓝缕、奋力拼搏,环境与规划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赞誉。2006年6月,学院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年,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先后来院视察,并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丰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2019年1月25日,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被教育部遴选为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办学理念
根据当代地球科学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形势和任务,结合我校发展确定的阶段目标和学院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系统推进,以人为本,促进交叉,强化创新,率先实现把环境与规划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学院的目标。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信息化和地球科学系统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改革与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
机构设置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是以地理学科为主体的涵盖地学,环境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领域的综合性学院.学院现拥有人文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等6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环境科学等13个硕士点.学院下设四个系(地理科学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地理信息科学系,环境科学系),七个研究机构(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区域科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中澳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旅游与城乡规划中心,土地科学研究所),其中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是河南省省委宣传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区域科学研究所是河南大学重点研究机构.作为核心建设单位与学校其他单位共建的"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拥有数字区域模拟,环境演变两个科研试验室,其中数字区域模拟实验室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拥有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三个教学实验室.拥有中国科协授牌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师资力量
环境与规划学院是河南大学的老院系之一,师资雄厚.学院现有教工8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讲师和助教19人,教辅行政干部17人.在教师队伍中,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39人;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6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省管优秀专家5人;博士40人;在国家级学会及专业委员会中担任学术职务者36人次,在国家专业性学术刊物担任主编、编委者20人次。
现拥有人文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两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其中人文地理学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科发展的主要基地之一.1988年以来,人文地理学连续六届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建设的学科,1995年该学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10个申请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学科之一.目前,公司与工业地理,城乡发展与规划,区域模型与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地理过渡带研究,资源遥感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旱地农业生态研究等已成为几个富有特色和较强实力的研究方向.
视频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中国科学院院士? ,搜狐,2019-08-01
- ↑ 复合型人才是怎么炼成的 ,搜狐,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