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癸丑歲季夏下浣,信步至漁溪潘氏莊
《江城子·癸丑歲季夏下浣,信步至漁溪潘氏莊》屬於詞牌《江城子》的其中一首。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興起於晚唐,來源於唐著詞曲調,由文人韋莊最早依調創作,此後所作均為單調,直至北宋蘇軾時始變單調為雙調。有單調四體,字數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雙調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格律多為平韻格,雙調體偶有填仄韻者[1]。
“ | 舟坐綠樹間。
適行囊中有松雪翁所書江城子,逸態飛越,不忍釋手,因依調口占,以寄清與。古人云,人生百年間,大要行不耳,卒章以此意為消疏雲過雨漏斜陽。 樹陰涼。 晚風香。 野老柴門,深隱水雲鄉。 林下草堂塵不到,親枕簟,懶衣裳。 故人重見幾星霜。 鬢蒼蒼。視茫茫。 把酒*欷,唯有嘆興亡。 須信百年俱是夢,天地闊,且徜徉。 |
” |
— 邵亨貞,《江城子·癸丑歲季夏下浣,信步至漁溪潘氏莊》 |
目錄
詞牌沿革
崔令欽《教坊記》、敦煌曲子詞和現存晚唐以前文人詞中均無關於「江城子」的記載,此調應是晚唐時興起的詞調。王昆吾《唐代酒令藝術》[2]提到《江神子》這個詞調名,源自於唐著詞曲調。
全唐五代以《江城子》為詞牌的詞大約16首,由7位詞人創作,其中以韋莊年最長,應是現在知道的最早以《江城子》填詞的文人。五代時,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牛嶠單調詞添二字於第二句,開宋詞添字之法。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北宋初,用《江城子》這個詞調填詞的人仍然很少,起初的晏殊、柳永、歐陽修等詞壇大家都無《江城子》傳世,唯有張先有兩首《江城子》。至蘇軾始變為雙調,由此發展成熟、格式定型並得到推廣。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中考證蘇軾第一首用《江城子》這個詞牌創作的詞,大約是熙寧(1068—1077)年間,《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是蘇軾在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而作,在此間還有一首「翠蛾羞黛怯人看」,這一時間是蘇軾詞的初創作期,詞依然是唐五代的柔婉細膩。
元豐(1078—1085)年間,蘇軾創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和《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創一代詞風,引起後代乃至於同時代人的追和。衰落於金元,金元時這一詞調錶現範圍進一步擴大,有近三分之一《江城子》詞是道士所創作,內容與道教有關。
- ↑ 江城子寫法講義 ,搜狐,2018-10-16
- ↑ 唐代「酒令」,進一步推進了酒令藝術的豐富和完善 ,搜狐,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