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锡朋
段锡朋(1896年-1948年),江西永新人。字书诒。毕业于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1916年入北京大学政法科学习,1918年发起创办《国民》杂志。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被选为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后出国留学,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学习。回国后任武昌大学历史教授、广东大学历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段锡朋身居高官,克勤克俭,兼爱百姓。自己努力工作,兢兢业业。触及工作开销,他爱惜老百姓的血汗钱,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浪费。无论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是一个苦行主义者[1]。1948年在上海去世。
目录
段锡朋的三张标签
在近现代史上,段锡朋曾名噪一时,身上有著三张显著的“标签”:他是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的第一号学生领袖,曾担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他也是臭名昭著、贻害无穷的AB团的创立者和领导人,AB团后来成为汪精卫改组派攻击蒋介石的借口和共产党内部整肃的理由;他更是一个苦行僧,虽长期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和国民政府高官,却热衷苦行主义,在个人生活中廉洁自律,操守品格上极其严谨,被胡适称为“北大的完人”。
斯人虽逝,影响犹存。回眸往事,类似段锡朋这样的人不论被历史给予怎样的评价,确实不应被历史遗忘。[2]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有很多,如傅斯年、罗家伦、匡互生、梅思平、许德衍等,但实际总指挥为段锡朋。五四运动期间,段锡朋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会长,"五四"当天是天安门大会的主席,当时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并称"段总理"。他尊崇“陈蕃、李膺等人的魏晋风骨”,并以此为动力,提倡反帝反封,反军阀反侵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他崇拜蔡元培先生,爱护北大。在五四最困难的时期,他挺身而出,沈毅勇敢,敢作敢为敢当。段锡朋藉五四运动震醒了青年们的民族意识,使五四运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