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錫朋
段錫朋(1896年-1948年),江西永新人。字書詒。畢業於江西省立高等師範學校英文科,1916年入北京大學政法科學習,1918年發起創辦《國民》雜誌。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與組織學生集會遊行,被選為中國學生聯合會第一任主席。後出國留學,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柏林大學、巴黎大學學習。回國後任武昌大學歷史教授、廣東大學歷史系主任。1930年起任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次長、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中央訓練團教育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段錫朋身居高官,克勤克儉,兼愛百姓。自己努力工作,兢兢業業。觸及工作開銷,他愛惜老百姓的血汗錢,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浪費。無論在工作方面,還是在生活方面,都是一個苦行主義者[1]。1948年在上海去世。
目錄
段錫朋的三張標籤
在近現代史上,段錫朋曾名噪一時,身上有著三張顯著的「標籤」:他是震驚中外影響深遠的五四運動的第一號學生領袖,曾擔任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他也是臭名昭著、貽害無窮的AB團的創立者和領導人,AB團後來成為汪精衛改組派攻擊蔣介石的藉口和共產黨內部整肅的理由;他更是一個苦行僧,雖長期擔任國民黨中央常委和國民政府高官,卻熱衷苦行主義,在個人生活中廉潔自律,操守品格上極其嚴謹,被胡適稱為「北大的完人」。
斯人雖逝,影響猶存。回眸往事,類似段錫朋這樣的人不論被歷史給予怎樣的評價,確實不應被歷史遺忘。[2]
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有很多,如傅斯年、羅家倫、匡互生、梅思平、許德衍等,但實際總指揮為段錫朋。五四運動期間,段錫朋任"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和"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五四"當天是天安門大會的主席,當時與國務總理段祺瑞並稱"段總理"。他尊崇「陳蕃、李膺等人的魏晉風骨」,並以此為動力,提倡反帝反封,反軍閥反侵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波瀾壯闊的五四運動。他崇拜蔡元培先生,愛護北大。在五四最困難的時期,他挺身而出,沈毅勇敢,敢作敢為敢當。段錫朋藉五四運動震醒了青年們的民族意識,使五四運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