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战斗机
歼-11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的一种重型战斗机,为第四代战机。歼-11A是获得俄罗斯苏霍伊航空集团授权生产的Su-27SK[1],由沈阳飞机公司建立生产线,俄罗斯供应零件与系统后建立生产与组装能力。之后,沈飞在保留Su-27包括气动外形等特性的情况下加上了中国国产的航电、雷达、武器系统等和涡扇-10发动机开发了衍生机型歼-11B、歼-11BS,虽然气动外形仍然没有变化,但在性能上有所改良,并优化内部结构提高了机体寿命。在歼-20战斗机形成足够规模之前,歼-11仍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执行远程空优作战并夺取制空权的主要力量之一。
目录
历史
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决定改善中苏关系访问北京。莫斯科迫切希望改善与北京的关系,戈尔巴乔夫为此送出了一份厚礼重启中苏军事合作。1989年9月苏联《红星报》发表了对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的专访,他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获得米格-29之类的高性能飞机,“苏联政府认为不存在政治障碍”。外界把他的话看作是中苏全面和解的发轫。
苏-27因其性能先进,当时只装备苏联国土防空军,即便在苏联国内也没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正因如此苏联在最初的谈判中,不愿出售苏-27。1990年5月31日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那次会谈中,中国军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战斗机之外,苏联还有更先进的苏-27。苏联空军在机密的库宾卡基地向客人们现场展示了苏-27战机。苏-27的优越性能让中方大为赞赏,坚定了中方引进苏-27的决心。据米高扬设计局总设计师别里雅柯夫回忆,苏联真正希望推销的是米格-29,因为该机航程短,属于战术飞机。但在会谈中途休息和进餐的过程中,那些曾在苏联留学的中方领导人与苏方领导人共同回忆起两国并肩前进的岁月。而身为中俄混血儿的林虎将军也追忆起在朝鲜战争时期与苏联飞行员共同作战的故事,苏联官员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感染。在中方代表团即将离开之际,苏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转达说:苏联政府原则上批准出售苏-27给中国。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因负责生产苏-27UBK的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当时已停产,解放军订单不足以重启生产线,首批引进的苏-27UBK中有苏-27UB掺杂其中,经中方交涉,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更愿意向中国销售的是产品而不是技术。但在中国方面强烈要求技术转移,否则该机的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的压力下双方于1993年8月展开谈判。在经过3年的拉锯之后,1996年12月6日,俄中签订了转让苏-27生产许可证的协定[2],整个合同总额估计为25亿美元。
根据合同,中国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属下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12厂)在15年时间内制造200架苏-27(年产约14架),其中第一批苏-27的机体全部由KnAAPO提供,以后批次的机体逐步过渡到由中国航空工业根据俄罗斯转让的全套工艺文件自行制造,但俄罗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飞机所需的发动机、雷达及电子设备、机载武器。中国沈阳生产的苏-27不允许出口给第三国。如果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可以要求俄罗斯生产。
视频
歼-11战斗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苏-27战斗机(su-27 Flanker),中国网
- ↑ 中国进入三代机国家的行列, 是得益于这个国家帮助,搜狐,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