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隆喀斯特分布於重慶市武隆區境內,分為天生三橋、箐口天坑和芙蓉洞三大片,有天生橋、天坑地縫、溶洞等立體喀斯特景觀。這幾大片區分別作為國家級、直轄市級風景名勝區並整體作為「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加以保護。

2007年6月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的組成部分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1]

目錄

歷史文化

我們熟知的喀斯特地貌,如桂林峰叢陽朔峰林路南石林長江三峽,它們矗立在大地上,以優美的姿態、偉岸的身軀引人矚目,即使遠遠望上一眼,也讓人難以忘懷。但武隆的喀斯特景觀不是這樣,它們像是逃避人世,遁跡於偏遠的鄉間,又藏匿於荒涼的地下,謙遜深沉,英華內斂。你必須來到它的跟前才能看到,必須進入它的腹部才能感覺,只有少數人有幸與它們相遇。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山峰與岩石早已成為重要的審美對象,它們崇高、挺拔、剛強,英雄般激起我們的敬仰之情,但我們不善于欣賞負地形。一個幽深的溶洞,帶給我們的往往是危險、陰濕、黑暗等不舒服的聯想;豎井和天坑,一個巨大的空洞,讓我們想到沉淪、塌陷、空缺、虛無,以負面的心理感受為主;裂開的地縫式峽谷,除了地獄,還能通往哪裡?天生橋是美的,但它並非橫跨地表徑流,而是地下河——黃泉,你必須艱苦地下降200多米仰望,才能感受它的雄姿。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審美盲點。

負地形之美,就是古人難以充分感受的,它們被當成一種奇怪事物,輕輕放過。

很少人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不能欣賞,這就是武隆自然景觀在古代缺乏知名度的原因。讀新編《武隆縣誌》收錄的十幾首古詩,多半吟詠烏江水道的險絕,沒有一句提到龍橋三洞,更不用說天坑和地縫了。

江山如有待。武隆的喀斯特景觀,在寂寞中守候着自己的絕代芳華,等了千年萬年。它們在等候一門學科逐漸成熟,等候一個民族的審美心態更加開放。的確,負地形是一種更深奧的美,需要知識去解讀。今天的地質學家看見了它們,考察、命名、褒揚,把它們從中國百萬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中推舉出來。

它們最後登場,卻有如初遇,何其幸運,我們居然成為這些曠世美景的第一代欣賞者。

景點

天生三橋

天生三橋位於武隆區仙女山鎮,核心保護區約22平方公里,包括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青龍天坑神鷹天坑羊水河喀斯特峽谷龍水峽地縫中石院天坑下石院天坑七十二岔洞龍泉洞仙人洞猴子坨伏流白果伏流洞穴生物和保護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2]

箐口天坑

箐口天坑景區位於武隆區後坪鄉,包括箐口天坑牛鼻洞天坑打鑼凼天坑天平廟天坑石王洞天坑五個天坑和二王洞三王洞麻灣洞等,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唯一的地表水沖蝕成因的天坑群。

芙蓉洞

芙蓉洞位於武隆區江口鎮的芙蓉江畔,距武隆縣城20公里。

芙蓉洞全長2700米,以豎井眾多、洞穴沉積物類型齊全著稱。芙蓉洞周圍的豎井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最大豎井群。洞內有70多種沉積物,幾乎包括了鐘乳石類所有沉積類型。

視頻

武隆喀斯特 相關視頻

江山多嬌·生命篇-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風景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