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橫骨穴】出《針灸甲乙經》。足少陰腎經。沖脈、足少陰之會。別名:下極,屈骨,屈骨端,曲骨端。橫骨穴的位置: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中醫認為刺激橫骨穴有緩解治療少腹脹、小便不利、尿失禁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腎經的水濕雲氣在此橫向外傳。
1.橫骨穴。「橫」,指穴內物質為橫向移動的風氣也。「骨」,指穴內物質中富含骨所主的水液。該穴名意指腎經的水濕雲氣在此橫向外傳。本穴物質為陰谷穴橫行傳至的冷濕水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脹散並橫向傳於穴外,外傳的風氣中富含水濕,故名「橫骨穴」。
2.下極。「下」,指本穴位於胸腹的最下部。「極」,屋頂之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下極名意指腎經氣血在本穴達到了它所能上行的最高點。本穴物質為陰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因其寒濕滯重要靠不斷地吸熱才能上行,而本穴則是腎經下部經脈氣血上行所能到達的最高點,故名「下極」。
3.屈骨。「屈」,虧缺之意。「骨」,陰性水液也。屈骨名意指腎經氣血由於本穴的向外散失而處於虧缺之狀。本穴物質為陰谷穴傳來的寒濕水氣,量不大,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並散失腎經之外,腎經氣血因此更加虧缺,故名屈骨。屈骨端名意與屈骨近同,端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氣血在此到達頂端。
4.曲骨端。「曲」,隱秘也。「骨」,腎主的水液也。端,極點、盡頭也。曲骨端名意指腎經吸熱上行的水濕至此已到盡頭。理同屈骨名解。

概況

【取穴】仰臥位,在腹白線與恥骨聯合上緣水平線的交點處或臍中下5寸,旁開0.5寸處,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受熱後循腎經上傳大赫穴及輸散腹部各處。
【功能作用】清熱除燥[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有益腎助陽,調理下焦的功效
【主治病症】主治前陰,肝腎及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瀝,遺精,陽痿,疝氣偏墜,遺尿,癃閉,經閉,少腹痛,脫肛,腰痛,少腹脹痛,小便不利,疝氣,陰痛,少腹脹,尿閉,睾丸腫痛,尿失禁,現代又多用橫骨穴治療腸疝痛,膀胱痙攣,膀胱麻痹,尿道炎,性功能減退,尿道炎,尿瀦留,睾丸炎,盆腔炎,附件炎,閉經,月經不調,角膜炎等。
【配伍應用】
橫骨穴配中極穴、三陰交穴,治遺尿。
橫骨穴配關元穴、氣海穴、腎俞穴、三陰交穴,治閉經。
橫骨穴配支溝穴、足三里穴、命門穴,治大便難。
橫骨穴配腎俞穴、關元穴,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
橫骨穴配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有清下焦,利濕熱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炎。

穴位療法

【針刺】一般直刺0.5~1.0寸。本穴內為膀胱,應在排尿後進行針刺。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脹感,可擴散至小腹及外生殖器部。注意:橫骨穴針刺前排空小便,並緩慢下針,以免刺傷膀胱。
【艾灸】用艾條溫和灸橫骨穴5~20分鐘,每天一次,可以改善腹痛、疝氣脫肛、陽痿等疾病。
【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橫骨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療疝氣、陽痿。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少陰腎經《橫骨穴》

參考文獻

  1. 橫骨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