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楚門石獅
[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


楚門石獅,是玉環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浙江省玉環市楚門鎮西南村楚門劇院門口。石獅創作於清代,本來擺放在廟門前,後在1970年代遷至現址。

玉環縣楚門鎮,位於浙江樂清灣東岸,北通溫嶺市,南過漩門灣與縣城玉環相接,轄區面積37.5平方公里,是玉環縣港北區域中心,北面連接清港鎮、西面毗鄰玉環經濟開發區、東面連通沙門鎮、南面連接蘆浦鎮、龍溪鎮。相傳,楚門古時原為海洋,丫髻山與西青山形成海中的峽門,元朝末年築塘圍墾後,曾有楚樹(牡荊)叢生,故稱楚門。

歷史人文方面

東晉至五代初年,楚門隸屬樂城、永嘉不一。五代開平二年(908)至宋、元屬樂清縣。一千多年前的楚門古鎮,境內東面山區和塘垟一帶已有人居住,而平原則是船舶出入的海灣,丫髻山與西青山形成海中峽門。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7),築塘圍墾後,曾有楚樹叢生,故稱「楚門」。明洪武二十年(1387)楚門設千戶所,信國公湯和築楚門城。清順治十八年(1661),因南塘漸壞,命民戶內遷而空其地。康熙九年(1670)開始允許外遷人員回歸。雍正五年(1727)招集永嘉、平陽、黃岩、太平等地墾民修築南塘,開荒耕種。雍正六年(1728)玉環建廳,楚門從太平(溫嶺)劃歸玉環廳,屬溫州府。此後,外地墾民、漁民、商賈、匠工、漁民等紛紛遷入定居,生息繁衍。民國元年(1912),屬玉環縣。民國二十年(1931)撤銷村里制,設楚東鎮和楚西鎮,民國二十三年七月,奉省令推行保甲制,又合為楚門鎮。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稱楚門人民公社。1959年4月,撤銷玉環縣建制,楚門由溫嶺縣管轄。1962年4月,恢復玉環縣建制,楚門仍屬玉環縣,一直至今。1992年5月,撤區、擴鎮,原田馬全鄉和原外塘鄉7個村併入楚門鎮,原名沿用。

古鎮楚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從東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來,楚門的靈山秀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傑俊士,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文化。

目錄

歷史

楚門石獅是一對創作於清朝石獅子雕塑,但具體完工時間有爭議,一說雕刻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一說雕刻於道光年間(1821年至1850年)。石獅本來擺放在楚門鎮西門大帝廟門前,不過這座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剩下石獅得以保留。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石獅亦受到一些損毀。石獅後來在1972年遷至西南村新建成的楚門人民劇院大門前,但是石獅原有的基座、石鼓等配套擺設都沒有一同搬移過去,而是被人堆放在山北村一口水井旁邊。楚門石獅其後在1981年7月8日列入玉環縣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改稱為玉環市文物保護單位)。

雕刻和造型

楚門石獅為兩座分別呈現雌獅和雄獅形象的石獅子,同樣高1.3米、身圍1.85米,各以一塊整石雕刻而成,石材為青色岩石,線頭粗壯而雕工精細。兩座石獅的獅頭同樣稍微歪斜,滿頭鬈毛,雙目圓瞪,嘴巴半咧,口銜着石珠。雌獅左前肢輕撫一頭小獅子,呈現母子相依景象;雄師右前肢踩着繡球,表現出雄健敏捷的形象。石獅遷至現址前本來立於基座上方,兩座基座上分別刻有西元和農曆的石獅建造日期(與石獅雕於光緒十一年的說法吻合),但現在的石獅已經沒有基座。

參考文獻

浙江城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