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珍珠莢蒾(忍冬科、莢蒾屬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珍珠莢蒾(忍冬科、莢蒾屬屬植物))
為忍冬科科莢蒾屬下的一個變種。常生於海拔1 600~2 500m的山地坡疏林中。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和西南部、西藏南部。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緬甸和老撾亦有。
目錄
珍珠莢蒾(學名:Viburnum foetidum var. ceanothoides Hand.-Mazz.)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珍珠莢蒾
- 拉丁學名:Viburnum foetidum var. ceanothoides (C.H.Wright) Hand.-Mazz.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茜草目
- 科 :忍冬科
- 族 :莢蒾族
- 屬 :莢蒾屬
- 種 :珍珠莢蒾
- 保護級別:瀕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植株直立或攀援狀;枝披散,側生小枝較短。葉較密,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5厘米,頂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具少數不規則、圓或鈍的粗牙齒或缺刻,很少近全緣,下面常散生棕色腺點,脈腋集聚簇狀毛,側脈2-3對。總花梗長1-2.5 (-8) 厘米。花期4-6 (-10) 月,果熟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密林或灌叢中,海拔900-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產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雲南東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
主要價值
種子含油約10%,供制潤滑油、油漆和肥皂。
- 藥用價值
- 藥用部位
- 乾燥果實。
- 藥材性狀
乾燥果實卵狀橢圓形,壓扁,長約7mm,紅褐色,具縱棱槽,內有種子1粒,長橢圓形,壓扁,背部具2縱槽,腹部具3縱槽,種皮常粘附果肉。氣微,味酸,甘。以子粒飽滿,色紅,味甘者為佳。
性味與功用
酸、甘,平。清熱解毒,止咳,消炎,接骨,止痛止瀉,除濕,止血。用於感冒發熱,咳嗽,喉痛,頭痛,牙痛,火眼,急性胃腸炎,腹瀉,胃酸過多,跌打損傷,瘡癤紅腫,麻疹不透,皮膚瘙癢,風濕,血崩,先兆流產等症。常用量6~9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1]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
珍珠莢蒾(變種)
植株直立或攀援狀;枝披散,側生小枝較短。葉較密,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5厘米,頂端急尖或圓形,基部楔形,邊緣中部以上具少數不規則、圓或鈍的粗牙齒或缺刻,很少近全緣。
形態特徵
下面常散生棕色腺點,脈腋集聚簇狀毛,側脈2-3對。總花梗長1-2.5 (-8) 厘米。花期4-6 (-10) 月,果熟期9-12月。
產地生境
產四川西南部、貴州西部和雲南東北部至西部和西南部。生于山坡密林或灌叢中,海拔900-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 [2]
科學分類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茜草目 Rubiales
-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 莢蒾族 Viburneae
- 莢蒾屬 Viburnum
- 齒葉組 Sect. Odontotinus
- 臭莢蒾 Viburnum foetidum
主要價值
種子含油約10%,供制潤滑油、油漆和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