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地菍 (野牡丹科 野牡丹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地菍 (野牡丹科 野牡丹属植物))

目录

地菍(学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

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的匍匐状小灌木,长10-30厘米;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国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1250米以下的山坡矮草丛中,为酸性土壤常见的植物。地菍是一种集药用、观赏和保健于一体的优良地被植物,地稔果实为球状浆果, 直径在0.5-1.5厘米,每年7-9月份分批成熟,成熟的果实外皮深紫色,果肉酸甜呈红色,也是良好的天然红色素原料。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地菍
  • 拉丁学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  :桃金娘目
  • 科  :野牡丹科
  • 属  :野牡丹属
  • 种  :地菍

形态特征

小灌木,长10-30厘米;茎匍匐上升,逐节生根,分枝多,披散,幼时被糙伏毛,以后无毛。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广楔形,长1-4厘米,宽0.8-2(-3)厘米,全缘或具密浅细锯齿,3-5基出脉,叶面通常仅边缘被糙伏毛,有时基出脉行间被1-2行疏糙伏毛,背面仅沿基部脉上被极疏糙伏毛,侧脉互相平行;叶柄长2-6毫米,有时长达15毫米,被糙伏毛。

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3朵,基部有叶状总苞2,通常较叶小;花梗长2-10毫米,被糙伏毛,上部具苞片2;苞片卵形,长2-3毫米,宽约1.5毫米,具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萼管长约5毫米,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圆锥状,有时2-3簇生,裂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疏糙伏毛,边缘具刺毛状缘毛,裂片间具1小裂片,较裂片小且短;花瓣淡紫红色至紫红色,菱状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长1.2-2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有1束刺毛,被疏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延伸,弯曲,末端具2小瘤,花丝较伸延的药隔略短,短者药隔不伸延,药隔基部具2小瘤;子房下位,顶端具刺毛。

果坛状球状,平截,近顶端略缢缩,肉质,不开裂,长7-9毫米,直径约7毫米;宿存萼被疏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主要价值

园林观赏

地菍的观赏价值也较高,其叶片浓密,贴伏地表,能形成平整、致密的地被层,覆盖效果好,是良好的地被植物,并且叶、花、果终年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叶片可在同一时间内呈现绿、粉红、紫红等色,甚至可在同一片叶上出现;圆球形的浆果从结实至成熟也呈现绿-红-紫-黑的色彩变化。且地菍几乎长年开花,没有明显的无花阶段。

食用保健

地菍果实是一种多汁浆果,近球形,直径7-11毫米,成熟的果实中还原糖占总糖的96.34%;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传统水果梨香蕉等相当。地菍果实中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7种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和婴幼儿所需的组氨酸谷氨酸具有较高的含量,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2.80%。花青甙含量也较为丰富,达到300mg/千克。

地菍果实中含有钾、钙、磷、镁、钠、铁、锰、铜、锌等多种矿质元素,且各矿质元素的比例适当,果实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同时,常量元素钙的含量较高,达7328.4mg/千克,可作为天然的补钙食品。 [1]

药用价值

地菍研究早期主要是作为药草被人们所利用,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祛瘀、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高热、肿痛、咽喉肿痛、牙痛、赤白血痢疾、黄疽、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痈肿、疗疮、痔疮、毒蛇咬伤等病症。现代临床研究报道,可将地菍制成制剂,治疗消化道出血,其止血功效著。另有报道,地菍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作用。

色素利用

地菍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加工,地菍果实的色素无毒副作用,色价高达190,有浓郁的果香味,在酸性条件下颜色鲜艳,性质较稳定,可用于饮料、冷饮、果酒、糖果和点心的着色,其色素用水或乙醇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地菍的功效与作用

地菍也是地红花,或者土茄子,是一种觉得常见的野生植物,它可以入药,在五六月份采收以后要,洗净去掉杂质,然后晒干就可以,其实地菍这种植物除了可以入药以外,还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地菍的观赏作用

地菍是一种可以供人类观赏的特色植物,它是园林绿化的常见植物,全年绿叶如茵,开花时繁花似锦,它的果、花以及叶都能为人类带来难忘的视觉享受。

2、地菍可供人食用

地菍的果实可以食用,是一种圆形的肉质果实,可直接鲜食,味道甘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存在。另外地菍的果实也可以用来制做果酒,制成以后不但有这种果实的天然香气,还有诱人的酒香,人们饮用以后可以起到美容养颜和活血的作用。 [2]

3、地菍的药用功效

地菍的全草都可以入药,清热解毒辣和活血止血就是它入药以后最重要的作用,平时可以用于女性痛经和产后腹痛等不良症状的治疗,也可以用于血崩和便血以及疔疮和痢疾的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地菍入药以后以煎制后服用为主,每次的用量应该在三到五钱之间。

地菍 (中药)

入药部位:地上部分。

性味:味甘、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 1、治胃痛:干山地菍30-75g,樟木皮30g,水煎服。(《新会草药》)
  • 2、治肝炎,肝肿大:干地菍全草60g,兔子1只,分别水炖,两液混匀,即呈白色块状,用瓷匙装服。上为1剂。(《常用青草药手册》)
  • 3、治小儿小便混浊(状如牛乳,疳积引起):干地菍全草30g,冰糖适量,水煎早晚分服。(《常用青草药手册》)
  • 4、治脓疱疮:鲜地菍全草1-1.5kg。水煎洗患处。(《常用青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不宜与麦冬、硫磺、雄黄同用。

采集加工:5-6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性状鉴别:茎四棱形,多分枝,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纵条纹,节处有细须根。叶对生,深绿色,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萼筒5裂,花瓣5。气微,味微酸涩。

药理作用

具有抑菌、抗脂质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治疗消化道出血。 [3]

相关论述

  •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理蛇伤。”
  • 2、《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痛,利大小便。主治黄疸,水肿,疳积,劳损白带,经漏,瘰疬。”
  • 3、《广西本草选编》:“治痔疮,湿疹,外伤出血。”
  • 4、《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主治风湿痛、疝气、肾炎、肾盂肾炎、菌痢、慢性扁桃体炎、喉炎、小儿脱肛、疳积、胎动不安,白带,血崩,外伤出血,便血,内外痔,预防流行性脑脊脑髓膜炎;叶治牙疳,肺脓疡、痈疽疔疮。”
  • 5、《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当茶饮,治习惯性流产;捣汁服,治消化不良的呕吐。”
  • 6、《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利湿,舒筋活络,补血止血。用于腰腿痛、风湿骨痛、肠炎、痢疾、久疟不愈、盆腔炎、月经过多等症。”


《地菍 》的精美图片欣赏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