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篆體
梅花篆體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礎上,將梅花鑲嵌字內,使之天然成為一體,遠看像篆字飛舞,近看似梅花盛開,篆體本來就很難令人讀懂,加上梅花的點綴,便顯得更為生澀難懂,更增加了它朦朧神秘感。 梅花是傳統的名花,又名「五福花」它象徵着快樂、長壽、順利、和平、吉祥。「梅花篆字」獨樹一幟、自成一體。現已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梅花篆體
- 書寫要決 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回鋒收筆
- 特點 花字融為一體,字體剛勁有力
- 形成年代 商代、漢代
- 代表書法家 林和靖,袁洪倫[[File:字魂.jpg |
- 代表作品 《道德經》碑
簡介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作為民間文化的瑰寶,梅花篆字則是我國古代書法界盛開的一支奇葩。古人有愛梅、賞字的習慣,並賦予了"梅花篆字"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它以"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為一體,字體剛勁有力"為特點,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全在一起,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典範。 中國文字自誕生之日起,其書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有着悠久的歷史。在其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象形到表意,由具象到抽象,完成了對用筆、結體和章法布局的美化與完善構成了漢字的形式美。秦統一六國之後,由李斯在六國文字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形成小篆,統一了文字。 官方使用的文字雖然統一了,但作為藝術的字體並沒有消失,使得藝術的百花園裡爭奇鬥豔,絢麗多姿。梅花篆字就是這百花園中的一朵嬌艷的奇葩。它是指在篆字的基礎上,利用光學、距離、方位、色彩、水墨等筆法,將花鑲嵌字中,將篆字與梅花巧妙地融為一體巧奪天工,富有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達到「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獨特藝術效果。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傳統的名花,它象徵着快樂、長壽、順利、和平、吉祥。 梅花不僅具有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是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敬重。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 「遙知不是雪,為有喑香來」和元代王冕題畫《墨梅》「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充分表現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崇敬愛戴的情懷。
歷史
梅花篆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早在商朝時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的發展歷經了商、漢、唐、宋、元、明、清七朝的風雨沉浮,這顆璀璨的民間藝術魂寶,卻漸漸不為人知了,能寫出梅花篆字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它以「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為一體,字體剛勁有力」為特點。古人愛梅、賞字的習慣,賦予 了「梅花篆字」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也使之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的一塊活化石。在我國出土的商朝殘存的古陶器上,就發現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已成為人們欣賞收臧的佳品,當時名聲顯赫的著名書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識誡龐增抗極》的名帖。到了唐朝李世民即位後,在長安出現了「梅花大盜」鬧京都的事件,皇宮中的玉璽被盜,現場留書梅花三朵。案件始終懸而未決,皇帝大怒之下,將全國所有能寫梅花篆字的藝人一 律緝拿斬殺,後來家中凡藏有 梅花篆字的人為免招殺身之禍,也紛紛舉火焚之。直到元明時期,梅花篆字才重見天日。由於篆字能識辨者本來就不多,加上梅花點綴,就更加生澀難懂了,所以也一直充滿神秘感。歷史上有關它的記載並不多,大部份都是民間傳說。我國最早的梅花作品,為南北朝 張僧繇《詠梅圖》,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譜》,明代沈襄之《梅譜》,清代「八大山人」、「楊州八怪」乃至近現代吳昌碩、徐悲鴻等大家有歷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間,被人們認為是歷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劉瑾能用雙手書寫,其他記載要麼出現於民間傳說里,要麼出現小說故事中。 宋代宋雪岩之《梅花喜神譜》,明代沈襄之《梅譜》,清代「八大山人」、「楊州八怪」乃至近現代吳昌碩、徐悲鴻等大家有歷史可考的是明武宗年間,被人們認為是歷史十大罪人之一的大奸臣劉瑾能用雙手書寫,其他記載要麼出現於民間傳說里,要麼出現小說故事中。 評書《楊家將》夜審潘洪一段,就提到過寇準會寫;《三國演義》中也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也會寫;國粹京劇《陳三兩爬堂》中的 陳三兩也能雙手書寫。 2015年一月二十四日,蘇工刺繡版「梅花篆字」面世。[1]
傳承
梅花篆字更多的是一種觀賞藝術作品,它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距離、色彩、方位、光線,以及傳統書畫技巧,達到一種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的獨特藝術效果,令人讚嘆叫絕。它既有篆體的遒勁,又有梅花的淡雅,真是巧奪天工的一種書法樣式,具有濃厚的中國風味。 其實在歷史上,會寫梅花篆書的人也有很多,根據說家記載,比較出名的有三國時期徐庶的母親、北宋政治家寇準,以及明朝宦官劉瑾等等。而且在京劇《陳三兩爬堂》中,也記載了一位能書梅花篆的人,那就是陳三兩。 陳三兩是業內人員公認的梅花篆字大家,原名李淑萍,而後她因為劉瑾之禍而隱姓埋名,取名陳三兩。她心地善良,收養了不少孤兒,其中有一郭姓兒童特別聰明,陳三兩不僅教他學文識字,還親手教他寫梅花篆字。郭氏將「梅花篆字」傳至十二世孫郭敬齋,這個時候已經是民國時期了,戰亂頻仍,梅花篆字無人問津,郭敬齋幾乎餓死,後被王從彬所救,王氏遂跟從郭敬齋學習梅花篆字,後來王從彬又把書法技藝傳給了侄子王洪軍。[2]
相關視頻
非遺「梅花篆字」傳承人王洪軍在景德鎮和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龔良志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