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柞木

中文學名: 柞木

拉丁學名: Xylosma racemosum (Sieb. et Zucc.) Miq.

別 稱: 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側膜胎座

亞 目: 山茶亞目

科: 大風子科

族: 刺籬木族

屬: 柞木屬

種: 柞木

柞樹葉,為殼斗科植物蒙櫟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us mongolica Fisch.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摘嫩葉,鮮用或曬乾。[1]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30m。

樹皮暗灰色,縱深裂;

幼枝平滑具棱,無毛,紫褐色。

葉互生,多集生於小枝頂端;

葉柄長2-5mm,無毛;葉片例卵形至長橢圓狀例卵形,長7-19cm,寬4-1O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邊緣具7-10對深波狀鈍牙齒,幼時沿葉脈有毛,老時變無毛,側脈7-11對;

花單性,雌雄同株;

雄花序穗狀,下垂,雄花序長5-7cm,軸近無毛,生於新枝葉腋,雄花花被6-7裂,雄蕊通常8;

雌花花序6淺裂。

殼斗環形,包圍堅果l/3-l/2,直徑1.5-2cm,高0.8-1.5cm,壁厚;

苞片小,三角狀卵形,背部呈半球表瘤起,密被灰白色知絨毛;

堅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cm,長2-2.3cm,無毛。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生于海肱200-2100m的山坡向陽乾燥處的疏林中,常與遼東櫟、楊、樺等混生,有時成純林。

資源分布:分布於並東北、華北及山東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葉多破碎,完整葉片倒卵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長7-17cm,寬4-10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耳形,邊緣具7-10對深波狀鈍齒,幼葉脈有毛,老葉無毛,側脈7-11對;

葉柄長2-5mm。氣微,味淡,微澀。

化學成份

蒙櫟葉含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正二烷(n-octacosane),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sane),羽扇豆醇(lupeol),β-粘霉烯醇(gluti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

微苦;澀;性平[2]

柞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止痢;止咳;解毒消腫。主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支氣管炎;癰腫;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10g;研末,每次1-1.5g,小兒酌減。外用:適量,搗敷。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將柞樹葉製成50%的煎液,每次100ml,日服3次,7-10天為一療程,可連服二個療程。亦可用25%煎液100ml行保留灌腸,每晚睡前1次。臨床觀察181例,一療程的治癒率為69-74.7%,累計一、二療程的治癒率在85%以上。

據100例的觀察統計,平均2.1天退熱,腹痛、里急後重平均3.4天和3.5天消失,大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時間分別為4.1天和4.4天;大便培養在36例陽性病人中,有20例於3天內轉陰,其餘均至第6天轉為陰性。

1月後曾追蹤觀察23例,結果有3例復發。治程中未見毒性反應及副作用。觀察中曾以磺胺脒治療組作為對照,結果以柞樹葉組的療效較優。

2.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於6-8月採摘鮮嫩的柞樹葉,陰乾後碾成極細粉末,用文火炒焦,供口服。1周歲內每次0.5g, l周以上每次0.75-lg,每日3-4次。

治療小兒中毒性消化不良100例,結果97例痊癒,3例無效(均合併營養不良)。治程短1日,長10日;其中1-3日內治癒者占38%,4-5日內治癒者占39%。服後無不良反應。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柞樹葉,寶芝林中藥網
  2. 柞樹葉,中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