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鸡爪麻花
柘城鸡爪麻花 |
|
名称 :柘城鸡爪麻花 主要食材 :白面 特点 :油然透亮,香脆酥焦 |
柘城鸡爪麻花是一个中国特产。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
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是巩固文化基础、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1]。要结合现代饮食需要,推动中华饮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把中华饮食文化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名片,深化饮食文化交流[2]。
目录
特产简介
核心提示: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
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其焦香不减,依如新出。
鸡爪麻花的来历无考,据传有王姓者祖辈以此为业。清世宗雍正(1723)年间,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曾以此品进贡。传至王安平一辈时,因自己年迈乏嗣无后,方传此技于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传四代,历100余年。鸡爪麻花,折下一股用火点着,可以当纸枚点火吸烟。一股一股相接点着,一个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远。
昔时,安平集归属鹿邑县。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交通必经之路,是豫皖苏鲁晋客商聚集的大集,经此者,纷纷买食,以享鸡爪麻花奇特风味。
制作方法:选用优质白面,每斤面八钱香油、三钱盐、半钱碱。先将盐碱用温水化于盆,兑面后,两手将面抄成穗,再兑入香油和引酵、再揉,将面揉到光滑为止,稍停待面发起后,执案上,刀割成块,搓成长条,粗细如筷,四股一剂,掐取二寸长一段。拧成鸡爪形状下锅,锅内香油用适宜的平火,将麻花炸到杏黄色,在锅内不出泡时,捞出即成。其制作难点有个术语,即"三分炒家,七分捞家"。翻拨麻花的捞家,是掌握火候,下锅多少,出锅快慢,色度好坏,是否达到酥脆,麻花造形等等技术要求的关键。非有传授和长期实践,难以具有决定质量的技术。
参考文献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多少,搜狐,2020-09-28
- ↑ 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搜狐,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