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梓镇
柏梓镇 |
中文名 :柏梓镇 所属地区:重庆市潼南区 |
柏梓镇,隶属于重庆市潼南区,地处潼南区西南部,东与梓潼街道、太安镇相邻,南与塘坝镇毗邻,西连四川省安岳县护龙镇、毛家镇,北与双江镇、崇龛镇相连,距潼南区人民政府驻地15千米, 区域总面积126.7平方千米。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柏梓镇境域隶属于潼川府遂宁县;1985年11月,由柏梓乡改为柏梓镇。 截至2018年末,柏梓镇户籍人口为82320人。 截至2020年6月,柏梓镇下辖9个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正街86号。 柏梓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鸡、鸭为主。 2019年,柏梓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 [1]
目录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柏梓镇地处四川盆地内的中丘地带,属盆地浅丘地区;地形为南低北高,海拔高度在234263.2米之间;境内最高峰马鞍山位于东林村,海拔369米;最低点位于水头沟水库,海拔227米。
地质
柏梓镇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中平缓褶皱区,处于上扬子台地、四川中台坳、川中台拱的龙女寺半环状构造单元。
气候
柏梓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30天,最长达34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29.8小时,年总辐射77.4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985.5毫米;最大雨量1408.2毫米(1981年),最少雨量937.3毫米(2006年)。
水文
柏梓镇境内河道属琼江流域;境内最大河流琼江河流经境内浩洋村、朱家村、龙口村、三边村、兴佛村、金盆村、樊家村、中渡村、龙庙村、郭坡村、小岭村、梅家村,长21.84千米,流域面积1.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哑巴河、汇龙河、墩子河。
土壤
柏梓镇土壤中成土母质以遂宁组母质为主,占耕地的62%,沙溪庙组母质占25.3%;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5%,全钾含量2.55%,速效钾含量丰实,平均为96PPM,速效磷含量低,平均为3PPM,碱解氮含量75PPM。
自然灾害
柏梓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暴雨等。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2006年7—9月,连续90天重伏旱,其间仅降水26.9毫米,蔬菜、粮食等农作物严重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自然资源
柏梓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
人口
2011年末,柏梓镇总人口8.6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180人,城镇化率27%;另有流动人口38500人。总人口中,男性51826人,占60.2%;女性34270人,占39.8%;人口以汉族为主,达85945人,占99.8%;有彝、苗、哈尼、土家、壮等21个少数民族,共151人,占0.2%;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彝、苗、哈尼、土家4个民族,其中彝族2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9.2%;苗族15人,占9.9%;哈尼族14人,占9.3%;土家族13人,占8.6%。2011年,柏梓镇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4.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39人。 2017年末,柏梓镇常住人口为49900人。 截至2018年末,柏梓镇户籍人口为8232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柏梓镇财政总收入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3.3%。2011年,柏梓镇有耕地面积6.9万亩,人均0.8亩。2011年,柏梓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02元。 2015年,柏梓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1010.9万元,完成年初计划1315万元的7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60万元,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60元,增长18%。 2018年,柏梓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2019年,柏梓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
农业
2011年,柏梓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9.6%,农业增加值1.2亿元。柏梓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柏梓镇生产粮食3.6万吨,其中水稻2万吨,小麦806吨。柏梓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花生等。2011年,柏梓镇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4246吨;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5.6万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莴笋、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柏梓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鸡、鸭为主。2011年,柏梓镇生猪饲养量7.5万头,年末存栏4.3万头;家禽饲养量29.3万羽,存栏家禽18万羽。2011年,柏梓镇生产肉类132.1吨;畜牧业总产值0.86亿元。2011年,柏梓镇水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736.2吨,主要品种有柠檬、柚子。2011年,柏梓镇渔业以养殖草鱼、白鲢、鲫鱼为主,塘、库、堰、溪河、网箱养鱼共计1.3万亩。2011年,柏梓镇水产品总产量790吨;渔业总产值10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