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助紀念館
林之助紀念館原為林之助故居(居住宿舍),興建於1928年,為日治時期木造宿舍典型建築。除保留當時構造原貌,也見證柳川沿岸都市的發展,同時記錄了林之助一生之創作與歷程。2007年臺中市以「林之助畫室」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2015年修繕保存後免費開放參觀。[1]
目录
林之助簡介
- 林之助(1917-2008)出生於臺中大雅區,12歲赴日本東京留學,中學畢業後考進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美術大學)日本畫科就讀,受教於奧村土牛、山口逢春、川崎小虎及小林巢居。畢業後進入兒玉希望日本畫塾,深入學習當時日本畫官展繪畫風格,並在年僅24歲時以〈朝涼〉入選紀元二六○○年奉祝美術展。林之助返臺後參加臺灣官辦府展,1942年以〈母子〉獲第五屆府展特選,1943年〈好日〉再獲第六屆府展特選第一名,奠定在臺灣畫壇的地位。
-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經歷政權轉換,以膠為媒劑的東洋畫在戰後的臺灣日漸式微、幾近失傳。林之助有感於「東洋畫」名稱帶日本風,難容於當時的官方意識形態,於1977年提出「膠彩畫正名」,改用繪畫材料命名,以「膠彩畫」取代「東洋畫」,避免多餘的誤解與爭議,其後更組織膠彩畫協會、舉辦膠彩畫展,使膠彩畫在臺灣美術中得以保留並延續發展。
- 林之助於1946年進入臺中師範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執教,同時遷入位於柳川西路的學校附屬宿舍,自此展開長達一甲子、他與住家兼畫室的不解之緣。[2]
林之助紀念館簡介
- 林之助紀念館前身為臺中師範學校時期之附屬教師宿舍,亦為林之助教授故居,創建於昭和3(1928)年,採木造雨林板構造,為日治時期木造雙併宿舍典型建築。建築物由東側之林之助畫室及西側建築所構成,現況西側建築基本上仍維持日治時期宿舍(官舍)之格局與特色,即大正6(1917)年頒布「判任官官舍標準改正」之判任官乙種雙併官舍;東側林之助畫室因林之助教授之使用,在空間上有所變更,呈現特有風格。畫室暨西側建築之建築面積(單棟)約為20坪左右,其空間規模為玄關2疊、座敷8疊、次之間6疊、茶之間6疊,並設有炊事場、踏込、浴廁及便所等。
- 畫室第一次擴建時間應在民國46(1957)年間或之前,林之助教授為了作畫需求,於建築東側擴建畫室。畫室空間在後期曾進行改建,推測應為配合住宅整體之擴建所進行之翻修,改建時間推測應該在民國67(1978)年之前,即林之助教授在經營孔雀咖啡之階段,成為今日林之助畫室(紀念館)之主要樣貌,而此次改建亦為林之助教授親自設計,透過長期配合之工匠進行裝修 。
- 民國96(2007)年經臺中市文化局評定為歷史建築後,102(2013)年獲臺中市文化局補助350萬元、林之助家屬捐贈900萬元,以及裕元教育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前後共耗資2,140餘萬元修繕。民國104(2015)年6月6日,正式以「林之助紀念館」免費開放參觀,現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行籌募經費、管理營運。
- 年表
年份 | 事件 |
---|---|
1928年(昭和3年) | 臺中師範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屬教師宿舍之興建年代 |
1946年(民國35年) | 林之助於臺中師範學校任教並遷入宿舍居住 |
1979年(民國68年) | 林之助於臺中師範學校退休 |
2006年(民國95年) | 學校將宿舍統一收回,林之助遷出宿舍後移居美國 |
2007年(民國96年) | 宿舍以「林之助畫室」之名,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 (府授文資字第0960150246號) |
2008年(民國97年) | 林之助於美國洛杉磯辭世 |
2013年(民國102年)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計畫 |
2015年(民國104年) | 宿舍修繕落成,「林之助畫室(林之助紀念館)」免費開放參觀,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籌經費管理營運 |
2020年(民國109年) | 「林之助畫室(林之助紀念館)」變更登錄為紀念建築 (府授文資古字第1090015342號) |
- 藉由舊空間的修復再利用,紀念館常態性展出林之助教授複製畫作、膠彩顏料及書信等相關文物;和室展廳則規劃為小型座談及展演空間,平日並播放展示林之助教授專訪介紹影片。為了讓藝術走入民眾生活,本館提供免費預約導覽服務,也持續策畫各項藝文展演活動,透過藝術活動的參與及資源交流,增加民眾的認同。希望民眾在欣賞畫作之餘,也能藉此洞察其細膩的創作思維,延伸體現林之助的生活哲學,進而推動林之助「藝術生活化」、「美術大眾化」的美育理念,推廣膠彩之美。[3]
館長介紹
- 姓名:黃位政
- 學歷: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ENSBA (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 BEAUX-ARTS)
- 現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任林之助紀念館館長
- 專長:造型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公共藝術創作與研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