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六郎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本名;楊延昭

別名;楊延朗、楊六郎

所處時代;北宋

出生地;并州太原

出生日期;958年

逝世日期;1014年

主要成就;鎮守邊庭,多次打敗遼兵進攻

官職;保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

民族;漢族

職業;將領

楊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1]

楊延昭幼時沉默寡言,兒童時喜歡多做軍陣之類的遊戲。楊業曾經說:「這個兒子像我。」楊業每次出征,一定讓他跟隨軍中。太平興國年間(976年―983年),楊延昭被補選為供奉官。楊業領兵進攻應、朔二州時,楊延昭擔任該軍的先鋒,奮戰於朔州城下,被亂箭射穿手臂,卻越戰越勇。朝廷派他以崇儀副使職外任景州知州。當時長江、淮河一帶受災歉收,朝廷任命他為江、淮南都巡檢使。又改任崇儀使,知定遠軍,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師的使者。

目錄

敗遼寬罪

咸平二年(999年)冬,遼軍騷擾邊疆,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攻城又很急,合圍攻城數日。遼聖宗的母親蕭太后督促指揮作戰,宋軍人人自危很害怕,楊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壯登上城上的矮牆,給予兵甲器械使之守護城牆。正好天氣十分寒冷,取水潑灑城牆,天明,水全結成了冰,堅硬光滑,敵人不能爬上來。遼軍於是瓦解退去,宋軍繳獲敵人丟下的兵器很多。楊延昭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當時宋真宗駐軍大名,傅潛握重兵停留在中山。楊延昭與楊嗣、石普多次請求增加兵力去作戰,傅潛都不答應。等到傅潛獲罪,宋真宗召楊延昭前往皇上的行營處,他都能回答皇上詢問的邊疆要務,宋真宗十分高興,指着他對諸王說:「楊延昭的父親楊業是前朝的名將,楊延昭統率軍隊保護邊塞,有他父親的遺風,很值得嘉獎。」宋真宗豐厚地賞賜他,仍令他還任。

咸平三年(1000年)冬,遼軍南下入侵宋境,楊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稱「楊山」)西邊,從北面乘敵不備襲擊遼軍,邊戰邊退。等退到西山,宋伏兵發起攻擊,遼軍大敗,俘虜遼軍將領,用匣子裝着敵將首級獻上報功。楊延昭進升本州團練使,與保州楊嗣一起受命。宋真宗對宰相說:「楊嗣與楊延昭,一同在遙遠的外地任職,以忠心勇猛親身效命國家。朝廷中妒忌他們的人眾多,我盡力為他們庇護,才至於此。」

咸平五年(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與楊嗣率領宋軍前往救援,宋軍尚未擺成陣列,就被遼軍襲擊,宋軍損失較多,朝廷命李繼宣、王汀代還,將要治他們的罪。宋真宗說:「楊嗣這些人向來以勇猛聞名,將來可獲得他們的效力。」隨即寬宥了他們。咸平六年(1003年)夏,遼軍又進攻望都,李繼宣逗留不敢上前,獲罪被削去官職。朝廷又起用楊延昭任都巡檢使。當時正謀劃秋天禦敵的策略,宋真宗詔令楊延嗣和楊延昭分條列出利弊上奏,又調楊延昭任寧邊軍部署。

增兵禦敵

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詔令增加楊延昭的軍隊達到一萬人,如果遼國騎兵入侵,就屯軍於靜安軍的東邊。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軍於馬村西邊用以保護屯田。切斷黑盧口、萬年橋敵人騎兵奔擊的道路,仍會集各路軍隊互為掎角追襲敵軍,令魏能、張凝、田敏用奇兵牽制敵軍。當時王超任都部署,聽任事不隸屬之。楊延昭進言說:「契丹駐軍澶淵,距北邊境千里,人馬都很疲乏,雖兵眾但易被擊敗,凡是搶劫掠奪的物品,都放在馬上。希望誡勉諸路軍,扼守各自的險要道路,敵兵就可殲滅在此,那麼幽、易數州就可襲擊而奪取。」上奏皇帝而沒答覆。楊延昭於是率兵直抵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俘獲敵人甚多。

受蒙告誡

等到與遼國議和時,宋真宗選守衛邊境各州的官員,親筆錄用給宰相看,任命楊延昭為保州知州兼緣邊都巡檢使。景德二年(1005年),追敘楊延昭守邊禦敵的功勞,升任他為保州防禦使,不久調任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在屯所九年,不通曉吏事,軍中的文書和訴狀,常派小軍官周正處理,深為周正所矇騙,周正藉機為奸作惡。宋真宗知道此事,斥責周正,令回兵營,而後以此事告誡楊延昭。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楊延昭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有說法是,唐宋時期流行行第稱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內,同輩中按年齡排行。例如范純粹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謂人稱「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稱)」。所以,楊延昭雖為楊業長子,但在大排行中降為第六。

又有學者據《大象列星圖》中關於星象的解釋推論出,南斗六星固主兵機,為大將之象,而作為大將之象的北斗第六星更主燕,楊延昭長期對付燕地遼軍,遼軍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將星下凡,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抗遼傳說

相傳,南皮縣鳳翔鄉萬牛張村為楊六郎擺氂牛陣之處。北宋時期,遼兵屢犯邊境,楊六郎奉旨抵禦。為巧妙消滅來犯之敵,楊六郎密遣人收買氂牛萬餘頭,以草人腹裝飼料,穿戴遼兵服裝,誘牛以角所綁之刀挑開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訓練百餘日,眾牛見穿北兵服裝者便猛用角挑,如是(此)習之如故。楊六郎見訓練成熟,便下令將牛餓三天三夜。派人去遼營挑戰,待遼兵追來,將萬牛放出,氂牛沖入敵陣,見人就挑,遼兵死傷無數。宋軍大獲全勝。從此,此地得名氂牛陣。後因村中多居張姓,1951年改為「萬牛張」。1958年,興修水利時,曾在村前挖出餵牛的石槽,鍋台、飲牛大缸等物。

文學形象

在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原籍麟州(今陝西神木)人,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六子,故稱楊六郎,又稱楊景。七子中齊備父兄的智勇,六郎的武器為素纓蘸金槍。

娶妻柴郡主

柴郡主為後周世宗柴榮之女,宋太祖建立大宋後,因自己與後周世宗為八拜之交,故此把柴郡主認作義女,宋太宗趙光義率柴郡主到邊關射獵,被遼將擒住。楊延昭由潼台經過,救回宋王及郡主。大臣傅龍之子傅丁奎也正趕來,宋王誤以為是傅救駕,乃將郡主許婚。而郡主愛慕延昭美俊;贈詩寄意、並以珍珠衫相贈。延昭回京,求教於八賢王。八賢王與新科狀元呂蒙正解破詩意,奏知宋王。宋王堅持是丁奎救駕,郡主乃請在金殿辯明真假。於是,楊繼業、傅龍各率子上殿,呂蒙正令延昭及丁奎當面講明救駕經過,真相大白。宋王宣稱:先王遺訓,獲得郡主珍珠衫者為郡馬。延昭立刻獻出珍珠衫,因其在銅台關救駕,官封保靈侯、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娶妻柴郡主。

血戰金沙灘

宋遼大戰,在金沙灘一役中,楊六郎與其它兄弟到金沙灘談判。在談判中,北國狼主天慶王(原型即大遼天贊皇帝耶律賢)識破大郎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後,下令開戰。楊業冷靜地分三路應對,左路由大郎楊延平、二郎楊延定、三郎楊延安率領,中路由其父楊業和六郎楊延昭、七郎楊延嗣率領,右路則是四郎楊延輝、五郎楊延德率領。各路楊家軍奮戰殺敵,楊延平射殺天慶王,但遼兵急劇增加,楊家軍各三路都被衝散,首尾不能相顧。唯獨是六郎,殺出重圍,獨自返國。出戰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語。

狀告潘仁美

楊繼業子楊七郎曾經擂台比賽,打死太師潘仁美子潘豹,楊繼業為先鋒率軍抗遼,潘仁美公報私仇,未予以接應,致使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潘仁美還暗中殺害了楊七郎,楊六郎九死一生突圍,回朝後狀告潘仁美,但卻因為皇帝宋太宗愛妃是潘仁美的女兒緣故,沒有狀告成功。最後請寇準來幫忙,寇準便利用鬼神之說,哄出潘仁美說出真相。最後因皇后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沒有被斬首,卻讓潘仁美充軍發配。楊六郎不服結果,在寇準的幫助下,最後在黑松林將潘仁美斬殺,為父兄弟報仇。宋太宗下令捉拿楊六郎無果,不久宋太宗駕崩,宋真宗繼位,宋真宗因同情楊門遭遇,特赦楊六郎,並以楊六郎為元帥。

芭蕉山收將

孟良、焦贊本來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二人在不久後想打劫花刀將岳勝、打虎太保楊星,卻被二人擊敗。於是四人結拜,岳勝作了大王。而老四楊星武藝很高卻不通兵法,楊延昭掛帥路過芭蕉山,此四人都被楊延昭打敗,後歸順,隨同楊六郎為將。四人雖未與楊六郎結拜,卻勝似骨肉,皆呼楊六郎為六哥。

謝金吾之難

謝金吾為權臣王強(有的版本作王欽,原型為王欽若)女婿,上奏以宋太宗趙光義賜給楊家的天波府規矩太大,「文臣步行,武將下馬」不符合禮制,而且建設地點阻礙日常上朝通行等理由,上建議拆毀楊家清風無佞樓,宋真宗准奏,謝金吾拆樓,遂與楊家衝突,焦贊得知此事,一怒之下回朝將謝金吾滿門全滅,牽連楊六郎,虧得八賢王力保,楊六郎和焦贊只被判私離軍隊的罪名,宋真宗判楊六郎發配雲南。

任堂惠替死

任堂惠,家住雲南昭通府昭通縣城西五里任家莊,相貌與楊六郎酷似,與楊六郎是八拜之交,楊六郎發配雲南,奸賊王強繼續煽動宋皇,再次要加害楊六郎,宋皇派遣王強來雲南前來「要頭」,任堂惠「捨命全交」,替六郎而死。楊六郎則只能頂着任堂惠身份住在雲南。

凝冰築城牆

遼邦韓昌掛帥入侵,呼延丕顯不敵,三關告急,監軍八賢王趙德芳張榜招賢,楊六郎以任堂惠身份來邊關給八賢王獻計,自己貌似楊六郎,可否讓其假扮六郎,暫退遼兵。八賢王冒險一試。結果嚇退韓昌,但韓昌很快就識破此計,再次返回攻城,城中守軍不足,危機之下,此時正是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八賢王依「任堂惠」所出之計行事,當每天夜裡,宋軍就又派士兵拿上水桶,往城牆上一遍遍澆水,夜裡的寒氣使得城牆很快又穿上一層層新的冰甲,這層冰甲,日日更新,打壞一層就重新澆築一層,循環不休。遼兵衝到城下,無從爬城,韓昌只能望城心嘆。

巧擺牤牛陣

「任堂惠」再給八賢王獻計,傳令小卒們走鄉串村買來數百頭牤牛,拴在樹林裡讓它們餓着,接着用乾草綁了無數個草人,給其穿戴上敵兵的衣帽,肚露乾草。擺布停當後,就把那些餓急了的牤牛放出來趕到草人叢中。那牤牛一聞到草料香味,就搶着吃,吃不着就用犄角把草人的肚子挑開。照這個法子,把牤牛訓練了幾次,就拴進樹林空餓起來。說也巧,三天之後,敵人來犯。楊六郎即傳下將令,命小兵卒們把宰豬刀子綁在牤牛角上。待敵人迫近,楊六郎便傳令解繩放牛。這時,牤牛認為來敵又是供自己飽餐的草人,就一個個掀着尾巴朝敵陣竄去。見人就挑,挑倒後一聞沒有草料味,就再挑別的。如此直追得敵人潰退數十里,死傷者不計其數。

寇準背靴識六郎

宋真宗因朝中無人能抵禦遼軍,情急之下,命授連出奇計的「任堂惠」為元帥,但「任堂惠」卻形影不見,原來「任堂惠」連出巧計,佘太君和柴郡主疑心此任堂惠就是楊六郎,楊六郎因頭頂有六顆紅痣,結果被母妻識破,不得不返家,同時寇準也起了疑心,八賢王趙德芳與寇準同往楊府弔唁楊六郎。寇準見柴郡主孝衣內着大紅,疑楊六郎未死,請為守靈,暗查動靜。夜深人靜時,郡主為郡馬送飯,寇準暗暗跟蹤,為免腳步聲響,將雙靴脫下負於背上。果查出楊六郎藏於鐵角墳,復請楊六郎,說服楊六郎,掛帥征遼,宋真宗得知楊六郎尚在消息後大喜,再次任命楊六郎為三關大帥。

轅門斬子

遼國蕭太后南下入侵,大擺天門陣。為破陣,八賢王、佘太君隨大軍駐守邊關抵抗。元帥楊延昭派其子楊宗保出營巡哨,宗保在穆柯寨與穆桂英交戰,被綁赴穆柯寨。宗保、桂英一見鍾情,遂結為夫妻。宗保返營後,楊延昭大怒,要將宗保在轅門斬首示眾。佘太君、八賢王兩次求情未果,穆桂英得知消息後,救夫心切,向六郎獻上破陣急需的「降龍木」,並允宗保戴罪立功。六郎得知穆桂英智勇雙全、才貌出眾,加之佘太君、八賢王作保,遂免宗保死罪。

三星歸位

楊延昭打聽得父親楊繼業屍骨被存放於遼邦洪羊洞內,乃命孟良往盜取屍骨。焦贊暗隨至洞,孟良誤以為是敵將,用斧劈死。當孟發現時,哀痛不已,後悔莫及。乃將楊、焦遺骨交老兵送回,後自盡於洞前。六郎正在病中,驚聞噩耗,哀悼嘔血,與八賢王和母、妻訣別而死。

後世紀念

在浙江沿海的許多地方,人們都信仰楊府爺,即北宋名將楊六郎延昭,有的地方往往一個村落就建有一座楊府廟,把楊府爺當作地方保護神來崇拜。一般認為這種信仰肇始於南宋。南宋時,為加強海防,朝廷在浙東南沿海設立許多兵營。守衛士兵和當地民眾想念當年的抗遼英雄楊家將,希望得到楊家將的保佑,士兵們往往在營寨里供奉楊六郎神位。後來這種信仰影響到老百姓中間,有的地方逐漸建起了廟宇。當地民眾甚至流傳着楊府爺乘坐「神船」出海驅趕海盜,保護漁民安全的一些傳說,久而久之,楊府爺就成了當地的保護神。

影視形象

1983年電視劇《楊家將》:張紀中飾演楊延昭;

1985年電視劇《楊家將》:劉德華飾演楊延昭;

1991年電視劇《楊家將》:張軍平(前期)、關新偉(後期)飾演楊延昭;

1994年電視劇《碧血青天楊家將》:高雄飾演楊延昭;

2001年電視劇《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黃智賢飾演楊延昭;

2004年電視劇《楊門虎將》:賈乃亮飾演楊延昭;

2006年電視劇《少年楊家將》:胡歌飾演楊延昭;

2011年電視劇《穆桂英掛帥》:沈保平飾演楊延昭;

2011年電影《忠烈楊家將》:吳尊飾演楊延昭。

2019年電影《影武楊家將》:朱曉鵬飾演楊延昭。

2021年電視劇《大宋宮詞》:楊政飾演楊延昭

人物評價

楊延昭智勇善戰,他把所得的賞賜都用來慰勞軍隊,未嘗問及家事。他進出的排場像小軍官一樣,他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報捷,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願意為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餘年,遼軍畏怕他,稱他為楊六郎(雖然他是長子)。到他去世時,宋真宗嘆息、悼念他,派宦官護送靈柩回他的家鄉,河朔一帶人看到他的靈柩大都痛哭。朝廷錄用他的三個兒子為官。對他的親隨、門客也都量材選擇錄用。

父親:楊業

母親:佘太君(又姓折)

兄弟:楊延玉、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瑰、楊延貴、楊延彬

妻子:史書無準確記載(傳說為金花郡主柴氏)

兒子:楊傳永、楊德政、楊文廣

演義

父親:楊業(金刀老令公)

母親:佘太君(老令婆)

哥哥: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四郎延輝;五郎延德

弟弟:七郎延嗣

妹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子:正妻柴熙春(有書稱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為後周主柴榮之女,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次妻王蘭英(有書稱玉林公主王懷女或重陽女,善使雙刀,人號「大刀王蘭英」)。

子女:定國王平南王楊宗保(楊宗閔)、楊宗勉(又名楊宗冕、楊宗顯、楊宗閔)、楊宗政、楊宗奎(劉蘭芳評書版,六郎、大刀王蘭英之子)、楊秋菊(女)、楊心茹(女)

孫子:平南王楊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楊文廣、二令公楊文舉(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楊金花(女)、楊宣娘(楊文姬)(女)、楊充廣、楊文貴、楊文藩(義子,原名楊藩)、楊崇勛、楊文惠(女);楊宗勉之子:楊文震(楊震)

參考來源

楊六郎繼承父親遺志,接受了祖傳的楊家槍和戰甲,正式成為頂樑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