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重润(682年-701年10月8日)原名李重照武则天李治的嫡长孙;为祖母武则天避讳,改名李重润。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所生。元年682年,李重润被授予皇太孙称号。

目录

生平简介

贬为庶民

开耀二年(682年)正月,当时其父唐中宗还是太子,李重润在东宫殿内出生。李重润的祖父唐高宗非常高兴,在李重润满月之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淳。永淳元年(682年)二月,唐高宗立李重润为皇太孙。是年,秋天,唐高宗准备封禅嵩山,让唐中宗赶赴东都洛阳,让皇太孙李重润留守西都长安。 永淳二年(683年)十一月,唐高宗去世,唐中宗继位,由武则天临朝摄政。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初六日,武则天废唐中宗为房陵王,幽禁起来;改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仍由其临朝摄政。二月初八日,武则天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并将其贬为庶民 ,另在别处囚禁。

被杖击而死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黜唐睿宗,自行称帝。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覆立唐中宗为皇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 大足元年(701年)八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其杖击而死(一说逼迫自杀) ,李重润死时年仅十九岁。永泰公主年仅17岁。

追封为“懿德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李显复位后,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李重润合葬。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坟墓”。懿德太子的陵墓是距离乾陵最近的陵墓。它也是迄今为止发掘的最大、最高标准的唐代墓,也是唯一一座属于帝王级别的墓。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而且乾陵共有陪葬墓17座,其中以“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两墓规模最为巨集大。

懿德太子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 [1]

1971年,考古学家挖掘了懿德太子的墓,墓顶绘天象。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埋藏品,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铜马饰等;尤其是墓中精美的壁画。根据当年的考古记录,“从墓地的形状和规模来看,陪葬的玉灵书、镀金盔甲的骑马俑、壁画等1600多件文物。 令人惊讶的是,懿德太子墓也出现了盗洞,盗墓贼只偷了墓穴棺材之间的埋葬物,这使得大量陪葬文物得以保存。然而,当考古学家清理懿德太子遗体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男一女两具尸体骨架残缺不全。 考古学家想到的就是古代陋习“冥婚”,至今仍存在。所谓“冥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特殊婚姻习俗。也被称为“幽灵婚姻”或“鬼婚”。通常,是将死去的男女结婚并葬在一起。根据《旧唐书》中,“中宗继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后来,专家认定,李重润墓中的两具遗体,和《旧唐书》记载相吻合。目前,这两具遗体保存在西安医学院。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