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李建新,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2007年,獲北京大學2007年度"北京銀行教師獎"[2]。
李建新 | |
---|---|
北京大學教授 |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新疆大學數學系 |
知名作品 | 低生育率水平研究、轉型期中國人口問題、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 |
目錄
人物經歷
1983年新疆大學數學係數學專業畢業。
1995年7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畢業。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培訓中心進修人口學。
1990年7月至1991年5月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院(IIPS)人口研究生班。
2004年1月-4月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春季課程學習。
主講課程
《人口統計學》社會學本科選修課、《人口社會學》雙學位專業必修課、《人口問題》社會學研究生選修課、《分類數據變量分析-應用與實踐》社會學研究生選修課。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學、社會人口學、老年健康研究、社會統計學。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低生育率水平研究》(合編)中國人口出版社,2001。
《轉型期中國人口問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主要論文
"社會、個體比較中的老年人口生活滿意度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7;No.4。
"老年人口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關係研究"《人口研究》2007;No.3。
"中西部農村地區計劃生育調查之分析" 《人口學刊》2006;No.5。
"新疆穆斯林人口現狀與家庭生殖健康服務的新模式" 《西北民族研究》2007;No.1。
"也論中國人口百年戰略"《人口研究》2006;No.1。
"風險社會與人口結構風險" 《中國研究》2005; No.1。
"國際比較中的中國人口老齡化變化特徵" 《學海》2005; No.6。
"滯後與壓縮――中國人口生育率轉變特徵"《人口研究》2005;No.3。
"人口增長和消費模式對海洋漁業資源影響的實證分析" 《人口學刊》2004; No.5。
"中國農村養老意願和養老方式的研究" 《人口與經濟》2004; No.5。
"中國與印度未來人口實力比較研究" 《人口學刊》2004; No.6。
"文明衝突中的中國文明與人口――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及人口要素" 人口研究,2004;No.1。
"社會支持與中國老年人口生活滿意度的關係研究" 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增刊。
"生活方式與健康自評"(第十五章),曾毅等主編《健康長壽影響因素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Old-Age Support in Rural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20, No.6, Dec.2003。
"舟山漁民人口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觀的實證研究" 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No.6。
"三種認識和解決人口問題的途徑――以中國人口問題的認識與實踐為例" 人口研究,2002;No.6。
"人口、消費、技術模式變化對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影響的實證研究" 人口與經濟,2003;No.3。
"公用地悲劇"與中國人口思考 人口研究,2003;No.2。
"中國人口:不能以追求減少人口數量為目標" 人口研究,2002;No.4。
"全球化與中國人口" 人口學刊(長春)2002;No.3。
"我國人口與海洋漁業資源系統仿真模型的建構" 人口與經濟,2002;No.3。
"經濟轉型期我國人口變化對水產品消費的影響" 經濟問題,2002;No.4。
"西部大開發中的人口與環境問題" 人口與經濟,2002;No.1。
"Maintain a Low Fertility Level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Population Today Vol.18, No.5, October 2001。
An Initial Simulation Study of Market Force and Marine Aquatic Projects: Zhoushan's Experience,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N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P. 2397-2407.( in English)。
"環境轉變論與中國環境問題" 北京大學學報(北京)2000,No.6。
"穩定低生育率水平的涵義與作用" 人口與計劃生育(北京)2000,No.6。
"世界人口格局中的中國人口轉變及特點"人口學刊(長春)2000,No.5。
"穩定低生育率與生育政策調整最佳時期"人口研究(北京)2000,No.4。
"倒金字塔理論與21世紀中國老齡社會" 中國人口科學(北京)2000,No.3。
"人口與環境的理論研究及意義"市場與人口分析(北京)2000,No.3。
"論生育政策與中國人口老齡化"人口研究(北京)2000,No.2。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壓縮型"環境問題特徵"社會科學(上海)2000,No.4。
"中國西部大開發-人口與計劃生育要先行"(合著)人口與計劃生育(北京)2000,No.2。
"後人口轉變論質疑" 人口研究(北京) 2000,No.6。
"人口與市場因素對海洋漁業消費品影響的仿真分析" (合著)人口研究,2001,No.4。
"新疆各民族人口的空間分布格局及變動研究"(合著)西北民族研究(蘭州)2001,No.3。
"低生育率的社會學後果研究" 社會科學(上海)2001,No.2。
"也論中國人口數量與結構問題" 人口研究 2001,No.5。
"新疆塔塔爾族調查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2001,No.4。
疏附縣人口數量變化的一些特點問題及對策《脫貧治富的人口對策(論文集)》第一集,1992年1-1-92。
新疆人口的控制與實施 《西北人口(蘭州)》1992年第3 期 3-1-92。
試論市場經濟體制下人口流動對農村社區的影響(合著)《社會學與社會調查(北京)》1993年第5 期 5-1-93。
疏附縣人口產業結構及其轉變對策 《脫貧治富的人口對策(論文集)》第二集,1993年1-1-93。
維吾爾族地區婦女生育率分析《人口研究(北京)》1993年第2 期1-1-93。
新疆人口年齡堆積現象分析《人口研究(北京)》1993年第4 期4-1-93。
對新疆人口年齡結構的調整與分析(合著)《人口研究(北京)》1994年第4 期。
新疆兩次人口普查間人口出生率變動成因及人口控制效果評價(合著)《西北人口(蘭州)》1994年第1 期1-1-94。
人口轉變新論《人口學刊(長春)》1994年第6 期 6-1-94。
中國人口的婚姻狀況與死亡水平差異《中國人口科學(北京)》1994年第5 期。
中國現代化進程與人口轉變的特點 《社會學與社會調查(北京)》1994年第4--5期6-1-94。
新疆漢族與少數民族離婚對比分析(第十三章)《中國八十年代離婚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1-95。
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再分析及其調整(合著)《人口與經濟》1995年第3 期。
Marital Status and Mortality Differentials in the Chinese Po《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Vol.7,1-1-95。
中國少數民族女性人口(第九章第一節)《中國女性人口問題與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0-1-95。
京城百姓與住房《市場與人口分析》第1 期1-1-95。
發展中的'承德人口控制模式'《人口與經濟》1995年第1 期 2-1-95。
山西翼城縣'晚婚晚育加間隔'政策實施效果及思考 《人口研究》1995年第2 期。
新疆維漢民族關係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1-96。
七、八十年代中國生育政策的演變及思考《人口學刊》1-1-96。
伊斯特林生育理論與我國農村人口調控《中國人口科學》3-1-96。
可持續發展與我國農村生育政策《人口與經濟》4-1-96。
生育空間與生育政策擠壓《人口學刊》4-1-96。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合著)《中國人口科學》1997年第3 期。
不同生育政策選擇與中國未來人口《人口研究》1997年第1 期1-1-97。
參與的主要研究課題
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人口老齡化過程對其人力資本變化的影響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中國高齡人口健康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人口素質研究"課題。
國家計生委政策法規司"少數民族人口發展研究"。
國家民委"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與發展"子課題。
"北京市1%數據分析"子課題。
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發展戰略比較研究"課題。
獲獎記錄
1993年,獲第一屆"蔡競平"人口獎。
1995年,獲北大"五四-青鳥杯"優秀論文一等獎[3]。
1995年,獲世川良一優秀青年獎。
2001年,獲北京大學中流與喜馬拉雅基金會研究獎助金。
2001年,論文"'後人口轉變'質疑"被評為全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4年,論文"人口、消費、技術模式變化對我國海洋漁業生產一線的實證研究"獲北大第九節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論文"滯後與壓縮――中國人口生育率轉變特徵"被評為全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獲九三學社北京市委的調研工作突出貢獻獎。
2007年,獲北京大學2007年度"北京銀行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