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益
李家益(1918-1974),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安徽金寨縣桃嶺鄉銅缸沖人。1929年加入童子團,31年參加紅軍,同年入團,35年入黨。紅軍時期,在紅四軍任宣傳員,曾一人俘敵一個連而提升為指導員。後任團政治處共青團委書記、師部參謀、川陝省指揮部參謀、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秘書、紅四方面軍司令部4局隊列科參謀代科長。
李家益 | |
---|---|
出生 |
安徽金寨縣 | 1918年1月1日
逝世 | 1974年1月1日 | (56歲)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將軍 |
目錄
人物生平
1935年5月參加長征,長征勝利後,渡黃河加入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敵奮戰數月,西路軍遭受重大犧牲,沿途乞討,輾轉跋涉1年多,兩次翻越冰封的祁連山,到達陝北,回到中央懷抱。抗日時期,任抗大3分校訓練部指導員、參訓隊隊長、軍委1局作戰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團參謀長、旅司令部1科科長。參加了與日偽頑多次戰鬥,在保衛晉綏抗日根據地鬥爭中,多次立功。解放戰爭時期,任385旅參謀長、魯南10師、華東野戰軍3縱7師、9師參謀長、三野司令部行政處處長。1947年1月參加了魯南戰役,2月參加了萊蕪、孟良固等戰役。1948年2月參加了洛陽戰役,6月中旬,參加開封戰役,6月下旬參加睢杞戰役,先後殲敵十萬餘人,受到華野記功嘉獎。1948年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在圍殲黃伯韜兵團戰鬥中,再立戰功。1949年12月進軍福建剿匪,為安定邊疆、建設東南沿海防務,做出了貢獻。建國後,任25軍參謀長、24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1952年10月赴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秋季反擊作戰,經44天 的戰鬥,擊退了敵人向朝鮮蜂腰部元山的進攻,取得了戰役的勝利。1953年6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夏季攻擊戰。由於戰役的不斷勝利,迫使美偽軍停戰談判。1955年2月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9月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二級獨立自由、一級解放勳章各1枚。隨後歷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衛戍區司令員、軍委裝甲兵第一副司令員。在北京軍區工作時,足跡遍布三北四個軍區。1963年擔任天津地區搶險抗洪總指揮,在暴風雨中乘汽艇到險情最重的地域視察。在裝甲兵工作時,他是唯一的,鑽進坦克抓科研的兵種首長,並帶病工作到最後一息。
1931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時年13歲。
1935年5月,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後,參加了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敵人浴血奮戰數月。在部隊彈盡糧絕,傷亡嚴重的情況下,與幹部團成員組成突圍小組,沿途乞討,經過1年多的艱苦輾轉跋涉,兩次翻越冰封雪凍的祁連山,終於到達陝北,回到黨中央的懷抱。
1941年5月1日由時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親自主婚,與林彬結為伉儷。在反圍剿、抗日戰爭及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南征北戰,始終置身於戰火之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卓越的功勳。
1931年4月參加紅軍,8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鄂豫皖蘇區第三、四次反"圍剿"鬥爭。在韓擺渡戰鬥中立功,受到軍首長表揚,並提升為連指導員。1932年7月紅軍圍攻麻城,他指揮全連守住一個山坡,打退敵人10多次進攻,直到主力趕到全殲該敵,俘敵旅長章祖卿。10月隨紅四方面軍西征川陝,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一師三十二團共青團委書記。1933年5月,任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秘書。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長征,勝利後編入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敵人血戰數月。西路軍受挫,他沿途乞討,輾轉跋涉一年多,兩次翻越冰封雪凍的祁連山,到達陝北。
1939年9月,入瓦窯堡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任三分校訓練部軍事教員、軍委一局作戰科科長、三八五旅警衛五團參謀長、三八五旅司令部一科科長等職,在保衛晉綏抗日根據地鬥爭中,多次立功。
1945年,任三八五旅參謀長,率100餘名骨幹去山東開闢新區,經過日本侵略軍多道封鎖線,到達新戰場。翌年任魯南十師參謀長。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和兄弟部隊並肩作戰。在棗莊、嶧縣地區全殲國民黨整編二十六師、五十一師和第一快速縱隊5萬餘人。2月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七師參謀長,參加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1948年2月任第三縱隊九師參謀長,3月參加洛陽戰役。該戰役殲敵青年軍二○六師兩個旅及保安部隊近兩萬人。解放洛陽、新安、澠池、偃師等城,切斷中原與西北敵人的戰略聯繫,鞏固並擴大了豫西解放區。因在戰役中多次立功,受到華東野戰軍記功嘉獎。6月中旬,參加攻打開封戰役。下旬參加睢杞戰役。11月參加淮海戰役,在圍殲黃百韜兵團戰鬥中再立戰功。1949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五軍參謀長,進軍福建剿匪,加強東南海防建設。
1952年9月,李家益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四軍參謀長,10月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秋季反擊戰。其間,他一面組織學習,一面指揮練兵,進行坑道作業,訓練神槍手、神炮手和突擊小分隊。經44天戰鬥,擊退敵人向朝鮮蜂腰部元山的進攻。1953年4月任二十四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6月參加夏季攻擊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各1枚。1957年6月於軍事學院畢業,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5年7月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196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第一副司令員。1974年1月16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成就
在畢生的戎馬生涯中,經歷了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參加了反圍剿鬥爭,兩萬五千里長征,魯南戰役,山東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平漢、隴海戰役,洛陽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進攻戰役等。歷任共青團委書記、川陝省指揮部參謀、抗日軍政大學政治指導員、參謀訓練隊隊長、團參謀長、旅參謀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四軍第一副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裝甲兵第一副司令員等職。一生當中結識了數不清的革命戰友,如徐長勛、曾憲國、許世友、王必成、皮定均、張震、張才遷、張愛萍、許光達、楊成武、楊勇、廖漢生、董振海、李德生等,同他們一起革命工作。去世後,徐向前元帥親臨八寶山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