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五首·相去幾年今與古
《雜詩五首·相去幾年今與古》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18歲時(1037年),隨父赴京,以文相識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並。20歲入太學[1],上書歐陽修並獻《時務策》,此後,他不但認識了歐陽修,結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經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名聞天下。
“ |
相去幾年今與古,睢陽幾人朱與紫。 嗟哉二子獨有名,義烈乃能長不死。 當時美人歡未足,一日蒼皇行萬里。 豈無公卿尊且寵,急反與胡為眼耳。 丈夫感激世莫測,二子引身蒿下起。 忠驅義激鬼神動,漠漠胡沙來此止。 |
” |
— [北宋]曾鞏 |
目錄
散文成就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
曾鞏文章的特色在幾個不同的方面。首先是論事之文寫得紆餘委備,委婉曲折。其次,曾鞏文章雖質樸少文,然亦時有搖曳之姿,縱橫開合。贈序之文,尤有特點。再有,善於記敘,其特點是條理分明,無不達之意。還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游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崑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2],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視頻
雜詩五首·相去幾年今與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太學和現在大學是同一個概念嗎 兩者之間的區別又是什麼,趣歷史,2020-08-01
- ↑ 散文的特點,天奇教育,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