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機體防禦(bodydefense)指機體固有的抵抗內外致病因子侵害的功能。機體經常處於各種致病因子的威脅下,以及機體本身免疫反應引起的損傷等,都可能引起機體的損害。同時,機體本身也具有完整的防禦體系,以保護機體免遭致病因子的損害。機體防禦功能被破壞,則疾病發生。疾病發生後,機體的防禦功能又能儘量消除致病因子,減少損害,使病變癒合,使受損害組織的功能儘可能恢復。但有時損傷癒合的結果,又可導致新的損害及功能障礙,如患乙型肝炎的肝組織癒合後可發生肝硬變。[1]

目錄

機體防禦

機體的整個體表被覆着表皮(復層鱗狀上皮),體內的管腔器官(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均被覆着粘膜、它們又都附有各種腺體,不斷地產生分泌物。這些是機體抵抗致病因子侵入的第一道屏障,可使機體免遭一些損害;若第一道屏障未能阻止致病因子的侵入,致病因子才得以進入機體。致病因子侵入後,機體內出現炎症反應和免疫應答,以清除致病因子,並使損害的組織經肉芽組織及主質細胞再生而癒合。這是機體防禦的第二道防線。現以生物性致病因子入侵後的機體防禦功能為例,詳述如下。

正常菌群平衡

另外,機體還有一種特殊的防禦機制,稱為正常菌群平衡,某些種微生物在機體內長期共同生長繁殖,但並不侵入機體引起疾病,而是與機體處於共棲狀態,如大腸桿菌、各種球菌及真菌等共處於大腸中。若共棲的各種細菌間平衡失調,例如使用大量廣譜抗生素時,則可發生疾病。如在腸道菌群失調時,金黃色葡萄球菌得以繁殖,侵入結腸,產生偽膜性結腸炎;由於同樣的原因,可出現真菌性腸道感染。除了皮膚和粘膜的屏障作用外,機體內還有血腦屏障(腦膜和腦血管阻止血中某些細菌及其毒素和大分子化合物等進入腦組織)和胎盤屏障(阻止某些細菌、毒素或藥物自母體進入胎兒)等屏障功能。

當微生物突破機體第一道防禦屏障進入組織後,引起第二道防禦反應,即炎症反應和特異性免疫應答。

防禦機制

炎症反應是機體的重要防禦機制,臨床上發炎組織在局部表現為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在全身可有發熱、白細胞增多;以及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器官(如淋巴結、肝、脾)腫大。病理上炎症有三種基本病變:滲出、變質和增生。在臨床上炎症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見炎症)。

皮膚和粘膜的屏障作用

皮膚和粘膜的屏障作用有兩方面,即機械性屏障作用和腺體分泌物對致病因子的殺死、稀釋、沖洗、排出等作用(見皮膚)。

皮膚的汗腺及皮脂腺、眼的淚腺、呼吸道及消化道腺體的分泌物,也都有防止致病因子侵入機體的作用。如汗液含有乳酸,皮脂腺的分泌物經細菌作用產生長鏈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都有殺菌作用。將某些細菌塗於皮膚表面,1~2小時後即可被殺死。胃液中的鹽酸有強大的殺菌作用,慢性胃炎時胃酸濃度降低,則腸道易於感染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等。淚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破壞細菌包膜中的粘多肽,抑制及破壞細菌,保護眼結膜。痢疾時結腸腺大量分泌粘液,排便頻繁;肺炎或慢性支氣管炎時粘膜及粘膜下腺體分泌大量粘液(痰的主要成分),並不斷咳痰,這都起着稀釋及排出致病微生物的作用。腎不斷濾過尿液也起着在尿路稀釋及排出細菌的作用。若尿路受阻則常發生尿路感染(如輸尿管結石引起腎盂腎炎)。淚液也有類似的作用,乾燥綜合徵(舍格倫氏綜合徵,為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口腔乾燥及關節炎)時,淚液減少,常致角膜潰瘍結膜感染等。[2]

炎症的全身性反應

炎症的全身性反應主要的有發熱、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增多、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器官腫大及功能增強等,這些也起着保護機體的作用。發熱可因致病因子的毒素或滲出的炎症細胞降解產物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所致,發熱可以加強炎症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抗體的形成及肝臟的解毒作用等,因此有利於機體抵抗多物性病原因子的作用。但過高的發熱也可引起機體細胞的變性及功能紊亂,如高熱時病人可出現譫妄、驚厥等。急性炎症時血液中白細胞增高明顯,如急性闌尾炎時血中白細胞增多就是重要診斷依據之一。化膿性炎症時常以嗜中性白細胞增多為主,寄生蟲病或過敏性疾病時,嗜酸性白細胞常明顯增多,這有利於機體抵抗病原因子。病人抵抗力低下、感染嚴重時,會出現白細胞減少現象,這往往表明預後不佳。肝、脾、淋巴結、骨髓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單核/巨噬細胞。在炎症時,這些器官可出現增生及功能增強,吞噬血液內的細菌、在脾及淋巴結內可出現淋巴組織增生,增生的T或B淋巴細胞,使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增強。

免疫反應

免疫反應也是機體第二道防禦反應的組成部分。對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及清除入侵的微生物,都有着重要作用。如抗體 IgA存在於腸及呼吸道分泌的粘液以及唾液、淚、尿中,它可啟動補體激活旁路,加強溶菌酶對微生物細胞膜的消化作用,從而可以防止微生物入侵粘膜。抗體IgG及IgM可以中和細菌毒素,由於它們可以激活補體及溶解微生物細胞壁,從而可以凝集細菌並使之失去活力。激活的補體還可促使炎症反應,產生嗜中性白細胞趨化因子(可引誘嗜中性白細胞向炎症灶集中),激活的T淋巴細胞可釋放多種淋巴因子,其中巨噬細胞激活因子可使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及溶酶體的含酶量增多。

干擾素  是細胞(如 T淋巴細胞)在病毒作用下產生的可溶性蛋白質,可能在細胞內誘發產生另一種抑制性蛋白質,阻斷病毒mRNA的翻譯。從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和致病作用。

總之

炎症與免疫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它們一起構成機體防禦體系。它們消除致病因子、儘量減少對機體的損害、促進組織的癒合和功能的恢復。

但是炎症反應過於強烈,也會給機體造成損害。如漿膜腔內滲出液太多,會壓迫妨礙肺、心的活動。炎症愈後常伴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影響器官的功能,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致關節僵硬與畸形,乙型肝炎癒合後發生肝硬變等。同樣,免疫反應對機體是有利的。但在一定條件下,異常劇烈的免疫反應也會損傷機體,成為所謂免疫性疾病的病因,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