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特殊教育學校
交通指引
本溪市特殊教育學校附近的公交站:
類別
九年一貫制
地址
校園諮詢
【講好遼寧(本溪)故事】大愛寫擔當 圓夢特教路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教育家陶行知一生投身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在本溪市溪湖區也有這麼一個教育團隊[2],他們秉承這個教育理念,數十年如一日飽含着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特殊教育事業,他們就是本溪市溪湖區三和小學特教團隊。1987年,本溪市溪湖區三和小學創辦了本溪市第一個特殊兒童輔設班,2018年,經市教育局批准正式變更為一所獨立的九年特殊教育學校。從此,這個學校的特殊教育團隊堅守初心使命,用大愛寫擔當,在圓夢路上無悔前行,用實際行動踐行着黨和國家的特教方針,走出了一條支持辦好到強化發展的特教之路。這是一條灑滿愛心的陽光之路;是一條專注用心的成功之路;是「折翼天使」的圓夢之路。
堅守初心 篤行特教之路
本溪市溪湖區特殊教育三和小學,從建校起就以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為根本,致力於打造「愛心、奉獻」為核心的三和精神,探索出「一件件參與、一點點改變、一步步成長」的育人途徑,實現了「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的辦學目標,這個學校的特教團隊用大愛和擔當,傾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在特教路上篤定前行,譜寫出為折翼天使圓夢的最美篇章。目前學校現有60多名自閉症、智障、多重殘疾、肢體殘疾、言語障礙的兒童,孩子們只要在學校,老師們就用早已習慣的「火眼金睛」盯着,及時發現隨時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特殊情況,每天重複發出相同的指令,以「緩」而「慢」的方式為一個個特殊的學生輸送「養料」。
遼寧省優秀教師付艷有着刻骨銘心的體會,在特教工作的32年一直堅守着「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這份樸實的愛和初心。畢業於特教專業的她,剛開始卻不能適應特教工作,她的學生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行為刻板、情緒不穩定影響正常教學,有的溝通存在障礙,更有的孩子大小便不能自理,甚至有時由於不能及時領會孩子的意圖而遭到孩子的「打罵」。然而讓付艷認為就是有再多的難處,只要得到了孩子一絲絲的回應就會感到很溫暖,就覺得是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旭」,多重智障,患有先天性缺「酶」症,屬於全國甚至全世界罕見病例,無藥物治療。一天,付艷老師帶領孩子們在操場上做遊戲,旭突然不見了,正在大家緊張尋找時,可愛的小傢伙手裡捧着開着黃色小花的苦碟菜,小心翼翼地送到付老師面前說:「老師,我愛你,送你一朵小花!」每每談起這段往事,付艷老師的眼角總是濕潤的:「他的話語含糊不清,我卻聽得明明白白。」
專注擔當 鑄就特教之路
為了精心培養殘障兒童適應生活、融入社會的能力,三和小學從特殊學生全程學習的需要出發,以校本課程為載體,以生活適應能力培養為着眼點,同時依據殘障兒童的不同類型,為孩子們量身制定了「一生一案」個別教育計劃(IEP),並根據孩子能力及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結構化教學),課堂上實施差異設標、多樣施教、個別輔導、巡迴指導,滿足不同學習需求,實現教學功能融合。
作為特教學校的老師,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用「專業」去解讀每一個孩子,用醫教結合的理念去療愈每個孩子。「小哲」,典型自閉症男孩,腦神經紊亂導致頭痛,經常大聲哭鬧,手背上留下許多自己撕咬的傷疤。付艷老師每天給他準時餵藥,七年時間裡始終堅持為其進行神經平衡療法訓練,為其做面部按摩,教做口、舌運動和呼吸操,教孩子發音,學說話。小哲的頭疼慢慢減輕了,哭鬧也明顯減少了。終於在一次次的訓練中小哲終於能完整表達:「付老師,腦袋疼,給我按一按!」很多家長看到這些場景後都會感嘆「這些老師真是太不容易了!」然而,付艷老師卻說:當聽到孩子能發出比較清楚的一個音、一個字、一個詞,甚至能表演詩朗誦時,自己內心的那種幸福感、成就感無以言表。
大愛陽光 灑滿特教之路
三和小學全校教師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31名教職工大多數是60、70後,生活負擔很重。但是他們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這些「星苗」身上,不圖任何回報,無怨無悔地編織「星夢」。
「沒有愛,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沒有大愛、摯愛和真愛,就沒有特殊教育,我是牽着一群'小蝸牛'在人生旅程中慢行。」余穎老師是這樣說的。一千次的呼喚可能換來一次的回應,一萬次的示範可能換來一次的模仿。在余穎老師的班級,一個名字叫「濤」的小男孩,癲癇,整天笑嘻嘻的,每天早上看到余老師都會很興奮地撲過來,但不會說話,只能用肢體語言表達對老師的愛。七年時間,爸爸媽媽一直奢望能聽到孩子的一聲呼喚,余穎老師看着父母期盼的目光,看着孩子那清澈的雙眸,下定決心要教會孩子說話。從此,無論上下課,余穎老師都會抓住濤興奮的時候,讓孩子摸着老師的喉嚨,一起吐氣、吸氣,模仿發音,一起吹氣球、吹風車,增加肺活量。直到有一天,有一位任課老師問濤,「余老師好不好?」孩子大聲回答「好」!在場的老師都驚呆了。也正是這一天,濤的父母終於聽到了那聲昐望已久的「爸爸、媽媽!」三和小學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但我真心希望這樣的故事能越少越好。
參考文獻
- ↑ 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標準試行義務教育規範化,豆丁網,2011-02-06
- ↑ 團隊意識培養的意義 ,行知部落,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