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博物馆
本溪市博物馆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汤沟,占地面积近3500平方米,下设三个分馆:本溪洞穴文化陈列馆,杨靖宇纪念馆,南芬万人坑白骨馆,基本陈列《本溪历史陈列》属于地方通史性质,系列地展出了本溪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至明清为止的出土文物,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庙合山文化、汉唐时期的高句丽文化,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溪洞穴文化陈列馆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溪水洞附近,面积220平方米,展出了本溪太子河上游两不同历史时期洞穴文化。
目录
发展历史
陈列、研究、群众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1]。本溪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近万件,主要以本地区出土文物为主,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牙齿及小孩股骨化石、青铜时代石器、陶器、战国青铜短剑等,此外,还有明清时期的精美瓷器。建馆以来,举办和引进各类展览80余个,主要有《本溪历史陈列》、《本溪名家书画作品展》等。考古发掘和文物调查成果显着,重要的发掘项目有庙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太子河上游青铜时代洞穴墓地发掘、高句丽五女山山城发掘、高句丽米仓沟壁画墓发掘等。
建筑布局
新馆落成于2009年,建筑外观为井联双鼎造型,古朴而典雅,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4000平方米。《本溪的记忆》为本馆基本陈列,共分4个部分,分别为“东北第一人的故乡”、“洞穴:从家园到墓园”、“燕汉东进与高句丽兴起”、“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本溪地区的悠久历史。本溪市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为山城本溪再添一道文化景观。
基本陈列
第一部分 东北第一人的故乡
本溪县庙后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距今约50万年,为目前东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址,被称作“东北第一人的故乡”。遗址位于洞口处,面积约40多平方米,出土人类化石4件、石制品76件、古动物化石[2]76种,并发现少量骨制品和用火遗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华北与邻近国家远古文化之间的传播上,具有桥梁作用。
第二部分 洞穴:从家园到墓园
本溪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一部分位于水畔台地,更多的则位于太子河附近的山洞里,冬暖夏凉的洞穴是当时人类的家园。青铜时代,太子河上游出现了马城子文化,当时人类居住的聚落大多营建于山坡上,洞穴则成为氏族的公共墓地。
第三部分 燕汉东进与高句丽兴起
战国燕昭王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后),在北方开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本溪由此进入中原势力辖区。公元前221年,秦灭燕,本溪纳入秦朝的版图。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增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进一步扩大和强化了郡县统治。受中原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高句丽民族迅速崛起。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玄菟郡管辖内的卒本地区(在今桓仁境内),建立了民族政权。
第四部分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公元10-14世纪,东北地区相继出现了辽、金、元三个民族政权。辽灭渤海国后,曾将部分渤海遗民迁于梁水(今太子河)流域。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朝,本溪出现许多“猛安”、“谋克”等地方基层组织。元末,本溪一度成为元朝遗臣割据势力的辖区。明代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建州女真徙居婆猪江(今桓仁境内浑江),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崛起,为日后满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公交4路、5路、20路、25路、32路、33路、60路至明山区政府下。
视频
本溪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博物馆未来发展的10大趋势,搜狐,2018-01-21
- ↑ 长见识:化石是怎么形成的,搜狐,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