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樸(1872—1935)中國清末民初小說家,出版家。

  • 家譜載名為朴華,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筆名東亞病夫
  • 江蘇常熟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近代文學家、出版家。

目錄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姓名    曾樸  
字號    初字太朴,改字孟朴(曾孟朴),又字小木、籀齋,號銘珊      
別名    朴華、東亞病夫     
民族    漢      
職業    清末民初小說家,出版家  
出生地   江蘇常熟
出生時間  1872年   
去世時間   1935年 
所處時代   清朝   
主要成就   長篇小說《孽海花》等   

人物介紹

求學經歷

  • 曾樸生於書香世家,曾家是常熟望族之一,祖上世代為官。曾樸的父親曾之撰中年時辭官回到家鄉,在明朝御史錢岱「小輞川」基址上,苦心營建達二十年之久,春花秋月、夢後樓台在不無虛擬意味的園林中自然而然起來。曾之撰對曾樸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螢雪苦讀換來春風得意。曾樸自幼聰慧好學,他表面上受着科舉應試的教育,實際上常常背着他人沉浸在文藝書籍中,他文學的基石在無形中得以奠定。
  • 光緒十七年(1891)中舉。次年赴京參加會試,以墨污考卷出場。
  • 弄污考卷事件發生後,曾之撰為了不讓曾樸過於難堪,立刻斥資給他捐了個內閣中書。在京任職的曾樸,眉宇間流露着自信,翩翩風華才子,交遊廣闊,豁達不羈。
  • 曾樸早年雖是個舊式舉人,但卻十分厭惡封建科舉制度;在其少時所作《赴試學院放歌》中就痛切揭露清廷科場視士子如盜賊的現象,對那些孜孜攻讀八股文章鑽營功名利祿的文士表示鄙夷。他傲然高吟:「丈夫不能腰佩六國璽,死當頭顱行萬里,胡為碌碌記姓名,日夜埋頭事文史!……男兒快意動千秋,何用毛錐換貂珥,君不見蒼松古柏盤屈干雲霄,安能侷促泥塗日與荊枳比!」後來雖迫於老父嚴命並被督送登輪勉強北上應試,入場後卻故意弄污試卷題詩拂袖而出,憤然表示「功名不合此中求」!雖則,其父為他捐內閣中書留京供職,但傲岸的曾樸不慣於浮沉宦海,日與同好文友詩酒邀游。他留京幾年,終覺得小京官生涯不足以償其志,遂憤然出都,脫離宦海。

創辦實業

  • 戊戌變法前夕,曾樸居上海,原是秉承父命擬創辦實業,但在滬時常與改良派人物譚嗣同林旭唐才常楊深秀等交往,暢談維新,籌措變法活動,把創辦實業的事置之腦後了。次年,變法失敗,改良派六君子被殺,曾樸適回常熟料理父喪,幸未罹難。此際,曾樸詩詞有《李花篇》,隱諷慈禧太后偏寵太監李蓮英事,又有《盆荷》一首,隱敘光緒被囚瀛台事,非議朝政,為變法殉難志士鳴不平,也流露出希望光緒脫去桎梏重振國運的願望。常熟名士瀋北山冒死上疏請西太后交出政權,殺榮祿、剛毅、李蓮英三凶,這件鬨動全國的大案,曾樸暗中亦參與其事。瀋北山回常熟後匿居曾宅,事敗,被捕入獄,曾樸百般照拂。1900年,江南候補知府經元善聯名一千二百三十人上書諫廢立(光緒),曾樸也參與此舉。這一時期的曾樸,受改良主義影響是頗深的。
  • 曾樸經營的文化事業因資金周轉不靈而中輟,後曾入兩江總督端方幕,僅任財政之案,未見作為。未及一年,端方調任北洋大臣,於是曾樸捐納候補知府赴京引見後分發浙江,但因並無奧援,也僅僅充任杭州地方的發審委員與寧波清理綠營宮地局會辦一類的閒曹小吏而已。
  • 辛亥革命前夕,曾樸參加江蘇省教育會,與黃炎培沈信卿輩相往還。光復以後,他當選為江蘇省議員,繼而先後擔任江蘇省官產處長、沙田局會辦、財政廳長、政務廳長「等職,在這十幾年的宦海生活之中,曾樸嚴拒加征捐稅,力爭教育專款,反對蘇省執政軍閥孫傳芳呈征畝捐未果,而稱病請辭的。
  • 在這期間,曾樸對於國家大事仍是頗為關心的。他對於袁世凱恢復帝制竭力反對,袁世凱稱帝時,與蔡鍔等為友,並資助陳其美等人反袁。1915年12月間,曾樸和冷御秋鈕永建等在滬謀劃江蘇主面的反袁運動,軍費匱乏,他概然負籌款之責,並且輸私蓄以充軍實。

文學之路

  • 曾樸自幼篤好文學,養成了對文學的濃厚興趣。他曾在北京同文館特班學習過法文。光緒二十四年在上海結識曾經在法國僑居多年的陳季同。在陳指點下,三四年內集中閱讀了大量法國文學作品和文學批評論著,並閱讀了許多法譯的西歐各國文學名著,自雲"因此發了文學狂"。
  • 五四運動發生那年,曾樸即摒棄舊學,立囑留德學醫的次子曾耀仲在歐洲購買大批文學書籍,打算全面介紹法國文學,並着手編集了法國文學史大綱。他對五四新文學運動抱着讚頌態度。他主張中國的文學應開闢「新路徑」,主張輸入外國新文學、注入新血液以擴大中國文學領域;他也讚揚「為人生而藝術」的觀點,提倡純淨的大眾化的白話文和「平民文學」。雖則,曾樸的文學觀還是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性質的,但作為出身於封建營壘的老舉人,能夠如此勇於接受新事物,洵屬可貴。
  • 曾樸於1902年至1903年間在滬經營絲業失敗,遂於1904 年與丁初我徐念慈創辦小說林社,大量發行譯、著小說以鼓盪新風氣,其中也包括金松岑等編著的鼓吹民族革命思想的作品。繼又發行《小說林》雜誌,當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家秋瑾犧牲後,這個雜誌發表了不少詩文傳奇以示哀悼。在這一時期內,曾樸繼金松岑原作續撰《孽海花》,鼓吹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的思想也由此開始萌發滋長。這不但在文藝創作中體現了出來,也在政治活動中付諸實踐。當時,清廷借英款建滬杭南鐵路,實則是出賣中國主權,輿論譁然,曾樸與馬相伯等鼓動蘇浙商界通電請願,鼓盪民氣,誓死反對賣國行為。
  • 這年秋冬之間,清廷將殘酷殺害秋瑾的浙江巡撫張曾敫調長江蘇,曾樸與上海《時報》主人狄平子領銜發起驅張運動,被清廷密電囑捕,但他屹然不為動,鼓動驅張風潮日益高漲,終於迫使清廷收回成命。在這一階段內曾樸與資產階級革命派人物金松岑黃人龐壁子黃宗仰等人交往甚密,從他所寫小說《孽海花》的思想傾向看,曾樸在這一時期所表現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立場是十分明顯的。從改良主義者轉變為革命民主主義者,正意味着曾樸是緊跟着歷史車輪前進的。
  • 1927年,曾樸與長子虛白在滬創設真美善書店,辦《真美善》雜誌(真美善語出法國革命時期文學口號)。這一時期,曾樸的主要貢獻是介紹法國文學。據現有資料統計,他翻譯的法國文學創作和文藝評論有31 篇 (部),尤其對法國進步的浪漫主義大師雨果介紹最力,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強烈傾向的《克林威爾》,反對暴政的《嬉王》《歐那尼》,暴露資本主義社會裡黑暗的《笑的人》《巴黎聖母院》等戲劇和小說,都是由他最早介紹到中國來的。廢寢忘食的工作使得曾樸突發心臟病,幾近不治,臥病兩年,不能寫字讀書,只能靠欣賞法國音樂、和家人用法語對話打發時間。
  • 在五四後上海湧現的富有天才的文人墨客中,曾樸是個異類。相較於徐志摩等人的留學經歷,曾樸在從未跨出國門、從未接受過正統的西式高等教育的情況下,僅僅憑藉西歐小說和上海霞飛路上的異國風情而在精神上構建了一個全盤西化的世界。張若谷一生致力於文學評論和翻譯,力圖將法蘭西文學文化的精髓介紹到中國來。他住在馬斯南路(現思南路)上白人眾多的洋房裡,家居內部陳設與巴黎家庭毫無二致,在他家舉辦的文學沙龍,當時吸引了許多上海知名的文藝家。
  • 1931年,《真美善》雜誌停刊,他回到家鄉常熟虛廓園,潛心園藝,遊憩養病,1935年病逝。
  • 曾樸一生共育有五子,分別為曾虛白、曾耀仲、曾光叔、曾叔懋與曾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