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曾慥

曾慥為南宋初道教學者。字端伯,號至遊子,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生卒年不詳。北宋靖康(1126)初,任倉部員外郎。金人陷京師後,曾隨其岳父翰林學士吳降金,充事務官。紹興九年(1139),秦檜當權,起為戶部員外郎,十一年(1141)擢大府正卿。不久,奉祠除秘閣修撰,提舉洪州玉隆觀,寓居銀峰。曾慥晚年學養生,潛心至道,相信道教神仙之說。

人物簡介

曾慥(?—1155年)兩宋之際道教學者、詩人。北宋大臣曾公亮裔孫。曾官至尚書郎、直寶文閣。晚年隱居銀峰,潛心修道,主張「學道以清淨為宗,內觀為本」,編成《道樞》四十二卷,選錄大量修道養生術,包括義理、陰符、黃庭、太極、服氣、大丹、煉精、胎息、金碧龍虎、鉛汞五行等。曾慥死後被列為理學名臣,進祀鄉賢祠。

編纂作品

繼劉向《列仙傳》、葛洪《神仙傳》、沈汾《續仙傳》之後,采前輩所錄神仙事跡,並所聞見,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編纂《集神仙傳》(簡稱《集仙傳》)。其編列順序為:異代之事得於碑碣者,以其世冠於卷首,其年不可考者次之,其著見於宋朝者又次之,至於亡其姓名者皆附於卷末。

他將神仙分為鍊形、氣、神而成的輕舉仙,坐脫立亡的屍解仙,植有宿根的火解仙,煉丹功成的住世仙以及不假修為的緣份仙(即遇至人,餌丹藥得要訣者)等不同類別。

直齋書錄解題》稱其書十二卷,「自岑道願而下一百六十二人」。原書已佚。今《說郛》所載,僅為簡記岑道願以下至侯道姑共一百三十七人。

編輯思想

為研究和進行養生修道,曾慥從眾多道書中,選錄大量修道養生術資料,編成《道樞》四十二卷,共一百零八篇(一篇分上、中、下篇或上、下篇者,均作一篇計)。一般都輯錄原文,加以串寫,定以篇名。又在每篇篇名下,以四言四句,提示該篇內容要點或傳授原委,從中可見編者的觀點。

如《玄軸》篇提要曰:「心勞神疲,與道背馳,冥心湛然,乃道之幾。」表明其以安心養神為道教修煉之主旨;又如《內德》篇提要曰:「三業七情,既澄其源,五神守髒,三一永存。」表明其佛道結合的思想;再如《碎金》篇提要曰:「漆園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心,與儒同功。」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任《道樞》中,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離、火候、甲庚、崑崙、服氣、呼吸、修真、真一、五行、眾妙、入藥鏡等十五篇,每篇文內均用「至遊子曰」的形式,直接表示編者自己的見解。如在《眾妙》篇中有「至遊子曰:吾有性命之宗,世未之知也,上納於氣,下勿泄於精,於是運之與玉池之淵相合,久而斯為丹矣,斯吾之性命也」。說明他編《道樞》,並不完全是將前人的資料進行簡單的選錄編纂,而是包含自己的心 得和體會。又如在《容成》篇中,曾慥駁斥御女之術,謂「魏伯陽曰:割肉以內於腹不可以成胎,則外物不可以為丹也明矣。是知學道以清淨為宗,內觀為本者也。於是深根固蒂,使純氣堅守,神不外馳,至於坎離交際,而大藥可成矣。善乎莊子之論曰:必淨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未聞有以御女而獲仙者也。」可見曾慥是主張內丹修煉術者。

《道樞》史考

《道樞》卷一至卷六的二十三篇又獨立編為《至遊子》二卷(卷上十一篇,卷下十二篇)。不著名氏。明姚汝循於嘉靖丙寅(1566)作序傳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大旨主於清心寡欲,而歸於坎離配合,以保長生,且力辟容成御女之術,言頗近正。」但《提要》作者卻將《玉芝》篇中關於朝元子的注文:「陳舉寶元中人」誤作「陳舉寶,元人」。以致疑為明人姚汝循託名之作。後徐時棟《煙嶼樓讀書志》及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均已指出,應為「陳舉,寶元(北宋仁宗年號之一)中人」,錯訛已得糾正。但他們都沒有將《至遊子》與《道樞》聯繫起來考察,因而,雖認定《至遊子》二卷為曾慥所作,但不知即為《道樞》的一部分。如將《至遊子》二十三篇的篇目和內容,與《道樞》比較,即可發現原來它與《道樞》的卷一至卷六完全相同(僅與卷六之篇目順序略異)。從而更有力地證明《至遊子》二卷,確實是曾慥所著。

至於《道樞》一至六卷,為何獨立編成《至遊子》上下二卷,編者又將是誰?如果認為是他人從《道樞》輯出,又為何只輯錄前二十三篇,而捨棄其餘八十五篇?實難以解釋。最大的可能是曾慥先編錄道教煉養資料二十三篇,集成《至遊子》二卷。然後在此基礎上,繼續拓展為一百零八篇的《道樞》一書。因為《至遊子》二十三篇是先編成的,故列在《道樞》前面的第一至第六卷;又因《道樞》已包含了《至遊子》二卷的全部內容,就沒有必要再以曾慥撰《至遊子》二卷的名義單獨流傳。《至遊子》的出現,只是反映他從事道術研究工作的階段性成果,其終結性成果則是一部容量甚大的、保留了南宋以前道教內丹養生學的大量資料的《道樞》。明《正統道藏》和清《道藏輯要》,皆收錄。

筆記小說

此外,曾慥又從二百五十二種筆記小說中,輯錄出「可以資治體、助名教,供談笑,廣見聞」的資料,編為《類說》五十卷。又撰《高齋漫錄》一卷,「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跡,以至文評詩話,詼諧嘲笑之屬,隨所見聞,咸登記錄」。還有《樂府雅詞》三卷、《宋百家詩選》五十卷、《通鑑補遺》一百篇等。

所作詩詞

浣溪沙

別樣清芬撲鼻來。

秋香過後卻追回。

博山輕霧鎖崔嵬。

珍重薌林三昧手,

不教一日不花開。

暗中錯認是江梅。

清友梅

清友。君芳右。萬縞紛披茲獨秀。天寒月薄黃昏後。縞袂亭亭招手。故山千樹連雲岫。借問如今安否。

淨友蓮

淨友。如妝就。折得清香來滿手。一溪湛湛無塵垢。白羽輕搖晴晝。遠公保社今何有。帳望東林騷首。

玉友酒

玉友。平生舊。相與忘形偏耐久。醉鄉徑到無何有。莫問區區升斗。人生一笑難開口。為報速宜相就。

破子

花好。被花惱。庭下嫣然如巧笑。曾教健步移根到。各是一般奇妙。賞心樂事知多少。亂插繁華晴昊。

酒美。直無比。小瓮新醅浮玉蟻。空傳烏氏並程氏。不數雲安麴米。十花更互來相對。常伴先生沉醉。

臨江仙

子後寅前東向坐,冥心琢齒鳴鼉。托天回顧眼光摩。張弓仍踏弩,升降轆轤多。

三度朝元九度轉,背摩雙擺扳弩。虎龍交際咽元和。浴身挑甲罷,便可躡煙蘿。[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