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
曹公圳,距今170多年之前,有一位勤政爱民的知县叫曹谨,以家乡流传下来的开圳经验加上他大江南北的阅历,运用筑坝拦水、开圳凿陂的技术,让千百年来滔滔不绝的高屏溪水,注入需水灌溉的高雄平原农地,造福许多农民,后人因此感念他的功劳,便将这条水圳取名为“曹公圳”。[1]
目录
地理位置
建造源由
- 最早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解旱象之灾,由当时凤山知县曹谨所开凿[3][4][5]。
- 从高雄市大树区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经由这五个系统灌溉高雄市大树区、大寮区、凤山区、鸟松区、仁武区、大社区、林园区、楠梓区、左营区、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前金区、小港区、前镇区等地区,成为孕育高雄地区的摇篮[2]。
- 圳道凿通后称为“五里旧圳”,后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兼提督熊一本将之命名为“曹公圳”,并刻碑纪念[2]。
- 当地居民感念曹谨,于鳯山区建有曹公祠,后改称曹公庙。现今在凤山区凤山车站前的曹公路及曹公国小,便是纪念曹谨而得名[6]。
- 日治时期大正8年(1919年),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分别在旧圳及新圳上装置抽水马达,并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为台湾第一座以电动抽水机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2]。
圳道周边概况
- 曹公圳开圳将于明年满一百七十年,比爱河的历史还早,现况从高屏溪九曲堂引水入源头,沿线水道穿越高雄县市,连接高雄市三条主要河川:后劲溪、爱河和前镇河以及高雄县的凤山溪。
- 沿途密布半人工的大型埤塘,包括内惟埤、金狮湖、九番埤、檨仔林埤、本馆埤、宝珠沟埤、阿弥陀埤、田寮埤、菜公埤、草衙埤、泼皮湖、草潭埤、观音湖埤和面积最大的莲池潭,现半数以上遭到填平,幸存埤塘也多缩小面积。
- 早期民间私人沿圳道自辟的埤塘更多,皆因为农渔民转业,荒废淤积,或因都市单向开发的缘故而消失。
- 曹公圳在高雄县市,目前在高雄县部份因湿盟2001年的曹公圳水文保护运动,大体仍保持明渠设计,然而高雄市部份,由于未注意到高铁联外道路以曹公圳水路为道路,而使曾子路到台一线间的曹公圳被加盖而仅留一小小的半明渠遗留在道路中。
- 曹公圳灌溉系统,不同于其他农业圳道,本身没有大型水库建设,而是采取人工蓄水池方式来储蓄水源提供农业使用,其水道串连密布的埤塘,分布高雄县市的丘陵地上,成为早期高雄县市的地景风貌。
- 主要用途为农业灌溉用水系统,虽然非属政府所限定之自然河川,但是经年累月形成独立的水文生态系统,在地景上构成重要的水文风貌,是下游高雄市河川重要水源。
图片来自wet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