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是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有兩個不相同的意思。

目錄

時間

古代中國社會往往會使用「更」作為計時單位,相等於現代計時單位里的2小時。

「更」這個計時單位把晚上七點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平均分為五更(等於現代計時單位里的十個小時)(戌時到寅時)。

  • 一更(初更)指戌時,即晚上七點到九點,稱為黃昏
  • 二更指亥時,即晚上九點到十一點,稱為人定。
  • 三更指子時,即晚上十一點到第二天一點,稱為夜半。
  • 四更指丑時,即第二天一點到第二天三點,稱為鳴。
  • 五更指寅時,即第二天三點到第二天五點,稱為平旦。

另外,一更又分為五點。

影響

儘管現今華族社會已經停用「更」這個計時單位,但現代華文里依然會使用從「更」衍生出來的計時單位。現今的華文經常會使用「黃昏」來代表一個地區的傍晚時份。

成語里代表夜深的「半夜三更」(或倒裝成「三更半夜」)是從上述的「三更」演變出來的。「半夜三更」一詞於元代作家馬致遠雜劇青衫淚》和元代作家王實甫雜劇西廂記》里首次出現。這句成語到現代依然被華族社會廣泛使用。

航海航程

中國古代的航海人士會使用「更」作為計算海程之單位。一更等於60里。這個計算海程之單位到明清時期依然被航海人士使用。當時的航海人士使用「更」來計算海程時會以一塊木片和正在航行的船齊行為準。比木片先到為「不上更」,木片比船先到則為「過更」[1]

相關資料

十時辰制,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表示。 俗話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2]

視頻

更 相關視頻

36個只有天文學家才知道的不可思議的天文冷知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