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顯性知識,也稱編碼知識,人們可以通過口頭傳授教科書參考資料期刊雜誌專利文獻視聽媒體軟件數據庫等方式獲取,以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數據庫等編碼方式傳播,也容易被人們學習。[1]

顯性知識

目錄

含義

根據知識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轉移,可以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

顯性知識又稱明晰知識、 外顯知識是指"能明確表達的知識",即:人們可以通過口頭傳授、教科書、參考資料、期刊雜誌、專利文獻、視聽媒體、軟件和數據庫等方式獲取,以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數據庫等編碼方式傳播,也容易被人們學習。包括"可以寫在書本和雜誌上,能說出來的知識"。

簡介

日本知識管理專家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換的SECI過程:

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相互轉換的過程

群化(Socialization)即通過共享經驗產生新的意會性知識的過程

外化(Externalization)即把隱性知識表達出來成為顯性知識的過程 融合(Combination)即顯性知識組合形成更複雜、更系統的顯性知識體系的過程 內化(Internalization)即把顯性知識轉變為隱性知識,成為企業的個人與團體的實際能力的過程 表1 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關係

1、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

這是在個人間分享隱性知識,是知識社會化的過程。主要通過觀察、模仿和親身實踐等形式使隱性知識得以傳遞。師傳徒受就是個人間分享隱性知識的典型形式。藉助信息技術建立虛擬知識社區,則為在更廣範圍內實現從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創造了條件。

2、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

這是對隱性知識的顯性描述,將其轉化為別人容易理解的形式,這個轉化所利用的方式有類比、隱喻和假設、傾聽和深度會談等。當前的一些智能技術,如知識挖掘系統、商業智能、專家系統等,則為實現隱性知識的顯性化提供了手段。[2]

3、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

這是一種知識擴散的過程,通常是將零碎的顯性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和複雜化。將這些零碎的知識進行整合併用專業語言表述出來,個人知識就上升為了組織知識,能更容易地為更多人共享和創造組織價值。分布式文檔管理、內容管理、數據倉庫等是實現顯性知識組合的有效工具。

4、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轉化。

這意味着,企業的顯性知識轉化為企業中各成員的隱性知識。也就是說,知識在企業員工間傳播,員工接收了這些新知識後,可以將其用到工作中去,並創造出新的隱性知識。團體工作、干中學和工作中培訓等是實現顯性知識隱性化的有效方法。這方面,也有一些協作工具,如電子社區、E- learning系統等。

實現的方法

1、 通過規範管理來減輕成長的痛苦。規範管理的前提是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建立並實施管理制度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組織學習的過程。而成文的管理制度其實就是組織知識顯性化的結果。組織只有把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顯性化以後,才能被其組織成員相對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才能為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提供更多的共同語言。

2、通過部門主管\專家的內部授課制度,使個人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共同知識。讓部門主管或專家授課做課前備案,是知識顯性化的第一步。這需要跨越一系列障礙,首先是將自己獨有的隱性知識顯性化,並與其它人分享,這不可能是組織成員的自發行為。

而隱藏自己的知識並疑惑地看待來自他人的知識,才是大多數人的天性。其次組織中那些掌握獨特關鍵知識的成員為了維護其特殊地位,不會輕易將自己持有的知識與他人共享,從而客觀上阻礙了組織的知識顯性化。因此使員工個人知識資源的顯性化並實現組織成員間交流與共享,這對組織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難度可能絲毫不亞於競爭對手之間的交流和共享知識的難度。

3、實施崗位的合理輪換制度,也是知識顯性化的不錯藥方。通過崗位的輪換,一方面後來者要總結前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另一方面會將以前一些零亂的信息進行集結進行否定與揚棄,這兩方面都是一種知識顯性化的行為。

4、組織上下級之間多種形式的互動溝通,也是使知識顯性化的很好形式,特別有利於將組織高管的隱性知識顯性化.

5、流程化、格式化、模板化這"三化"是組織隱性知識、特別是經歷型知識進行顯性化的關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