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映日荷花別樣紅(宋子偉)

映日荷花別樣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映日荷花別樣紅》中國當代作家宋子偉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映日荷花別樣紅

夏日游北京的北海公園,或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觀賞那盛開的荷花,定然會心曠神怡。詩情雅趣,油然而生。吟誦詠荷的詩句,「不亦快哉」?

詠荷的詩,最為傳誦的是南宋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詩人送別友人時寫的一首即景小詩。它成功地描繪了西湖的色彩美——綠得水靈,紅得嬌艷,綠與紅相映成趣。詩的前二句,乍看是抒情議論,實際是由景生情,情在景中。表達了詩人對西湖六月風光由衷的讚嘆。後二句,對仗工整,出神入化。可與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相媲美。詩人抓住西湖六月風光的特色,用全景色描寫「接天蓮葉」的「碧」,用特寫鏡頭顯示「映日荷花」的「紅」,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

唐朝郭震的《蓮花》詩:「臉膩香熏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湘妃雨後來池看,碧玉盤裡弄水晶。」歷代文人喜以荷花香遠益清比喻君子的高雅清廉,不為世俗所污。詩人郭震在唐中宗時為相,封代國公。他的這首詩正是以花喻人。詩的前二句寫荷花柔嫩嬌媚、清香輕盈;第三句一筆宕開,將優美的神話傳說融入詩中,別具韻味,給人豐富的聯想。末句把碧玉喻荷葉,水晶喻水珠,一個「弄」字生動傳神。與「映日荷花別樣紅」對照欣賞,更有一番情趣。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這是唐朝韋應物的《詠露珠》詩。詩人對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荷葉上的露珠不停地在微風中來回滾動,詩人準確地抓住這一特徵,寫出了傳神的名句「不定始知圓」,與「碧玉盤裡弄水晶」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朝的蕭綱(即簡文帝)寫了一首《採蓮曲》:「晚日照空磯,採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日近黃昏,晚霞滿天,不料湖面風起浪涌,採蓮船急忙歸程。一路上搖落荷花,驚起白鷺,荷絲繞腕,菱角牽衣。寫得極有生活氣息。唐朝的王昌齡也寫了首《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寫得栩栩如生,鮮明如畫。俊俏的採蓮少女,穿着和荷葉一樣碧綠的羅裙,少女粉紅的雙臉與荷花一樣嬌艷。在荷葉荷花中穿來穿去,分不出哪是人哪是荷。詩的第四句筆鋒一轉,寫出了「聞歌始覺有人來」的妙句。收到了人如蓮花,荷花似人的藝術效果

隋朝杜公瞻的《詠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詩的前六句,以濃墨重彩描繪荷花的姿、色、香。結尾兩句,以同心芙蓉比喻兩心相連的意中人,寄託詩人的讚美之情,是點睛之筆。這首詩很講究修辭藝術,「灼灼」、「亭亭」兩個疊字用得很自然,毫無堆砌之感。兩個比喻,貼切而新穎,鮮明地突出了荷花高潔艷麗的形象。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也引用了《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描寫和詠贊荷花的詩句還有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黃庭堅的「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菱荷香」,姜白石的「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紅樓夢》電視劇中,林黛玉也引了一句「殘荷秋夜聽雨聲」。柳永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大家熟知的名句。[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