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日暮鄉關溢流河(陳響平)

​​ 日暮鄉關溢流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日暮鄉關溢流河》中國當代作家陳響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日暮鄉關溢流河

人的一生,總是交織着對過往歲月的深情回望。無論身處璀璨繁華的巔峰,還是遭遇坎坷不順的低谷,對家鄉的情感卻如同深植地下的樹根,穩固而深厚。黃岡團風縣的溢流河,便是我心中那抹永恆的舊日夢影,它輕柔而堅定地纏繞在記憶的每一個角落。

自稚嫩的童年至青春洋溢的十七歲年華,我的每一步成長都深深烙印在那片土地上。如今,當我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只需輕輕漫步于田埂小徑之間,於不經意間的一個轉角回眸,便能感受到一股溫暖而熟悉的力量,那是故鄉的靈魂在輕輕呼喚,與我實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契合。在這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歲月的長河,與往昔的自己重逢,那份對家鄉的眷戀與深情,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真切與強烈。

崔顥在《黃鶴樓》中吟詠的「日暮鄉關何處是」,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歸宿的深切迷茫與追尋。而我,心中的「鄉關」卻如明燈般清晰指向那悠悠溢流河,它不僅是地理的坐標,更是心靈的歸宿,明確而堅定。儘管我現居黃鶴樓畔,每日可覽長江煙波浩渺之景,心中卻無絲毫愁緒。因為在我心中,那壯闊的自然之美雖令人讚嘆,卻遠不及家鄉溢流河畔的記憶來得溫馨與珍貴。那裡,收藏着我所有關於美好的記憶碎片,每一次回想都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時光的窗。對我而言,溢流河總能在我人生的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輕輕牽引着我跌入那片充滿懷舊與溫情的空間,讓我沉醉於往昔的甜蜜與純真之中。

溢流河,靜臥於大別山南麓白雲山的懷抱之中,其地形獨特,乃山間峽谷之精華所在。河流自西北逶迤而來,朝東南方向輕盈穿越,宛如一條銀色綢緞,又似流動的水銀,在山谷間悠然鋪展,為這方土地平添了幾分靈秀之氣。曾經的河水,清澈見底,潺潺細流,輕拂河床,深不過膝,卻足以映照天地之純淨。河底細沙如金粉輕灑,白石似珍珠散落,兩者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河水仿佛擁有魔力,將兩岸山川之景盡數攬入懷中,倒映其上,宛如一幅精妙絕倫的自然山水畫,靜靜鋪展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

千百年來,溢流河就這樣靜靜地流淌,不張揚,不喧囂,只以它那粼粼波光,閃爍着明亮如眸的光芒,靜靜地凝視着藍天白雲下的山野風光,見證着歲月的流轉與更迭。這是一條未經雕琢、不設航標的河流,正因如此,它保留了最本真、最質樸的美,宛如一位不施粉黛的山區女子,素麵朝天,質樸無華,卻自有一番清新脫俗、動人心魄的魅力。這美麗清澈的河水,與其他溪流一樣,最終匯入長江,流向大海。

河流兩旁,群山起伏,綠意盎然;河畔之畔,居民善良樸實,生活簡單而幸福。這河、這山、這人,共同編織成一幅幅動人心弦的畫卷,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溢流河,不僅是自然的傑作,更是人間煙火與美好情感的見證者,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講述着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傳承着那份質樸與純真。

居民順着河流,沿山腳而居。房屋依山畔水而建,有數十個塆落組成,大塆數十戶,小塆數戶不等,人口主要居住在河道回彎段背水一側。較為集中的地方有:溢流河、黃頭大塆、黃坳、喻家沖、盧家塆 、背後屋、烏石塆 、易家大屋、毛鋪、陳家畈等地,緊靠白雲山。

在高中那段青澀而充滿憧憬的歲月里,我與同窗好友常相約攀登白雲山之巔,共赴一場與遠方的約定。立于山巔之上,仿佛所有的煩惱與狹隘都隨風而去,心胸不由自主地變得豁然開朗。那一刻,名利如煙雲般淡去,唯有心靈在廣袤天地間自由翱翔,渴望將滿腔熱血與未了之夢,盡數灑向這壯麗的山水之間,任其肆意奔流,放縱不羈。儘管這裡不似古代文人墨客筆下那般,常有詩畫相伴,墨香四溢,但每一次攀登,都仿佛是與大自然的一次深刻對話;每一次駐足,都在心底鐫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白雲山或許沒有令人震撼的磅礴氣勢,也不見銳不可當的鋒芒畢露,但它獨有的溫婉與寧靜,卻足以讓人沉醉,讓人在不經意間,就能感受到那片滋養了溢流河的肥沃土地所散發的美麗,以及世代生活於此的百姓們那份淳樸而真摯的情感。在這裡,每一口呼吸都是清新的享受,每一步足跡都記錄着成長的印記。白雲山,用它獨有的方式,告訴我們:真正的美,不在於外在的張揚與炫耀,而在於內心的平和與豐富,以及對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眷戀。

通往溢流河的蜿蜒鄉間小徑,是我頻繁往來的熟悉之路,它們如同細密的脈絡,連接着我居住的葫蘆地。在我看來,這段約五公里的路程,步步皆景,沿途鋪展着一幅幅動人的自然風光畫卷。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小徑兩旁百花爭妍,宛如點點繁星點綴於翠綠之間,翠鳥輕盈地棲息於枝頭,唱着春的讚歌。每至轉角處,總有意想不到的景致躍然眼前,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驚喜。稻田層層疊疊,春時碧綠如茵,秋來金黃滿地,四季更迭中展現着生命的韻律。而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大地上,家禽悠閒地覓食,牛羊悠然自得,一派和諧寧靜的田園風光。山溪潺潺,澗水清澈,是我們兒時嬉戲的天堂。我們常在此駐足,讓清涼的溪水帶走夏日的炎熱,讓歡聲笑語迴蕩在山谷之間。然而,那時的我們,對路邊那些司空見慣的野花野草,或許缺乏應有的珍惜與愛護,偶爾還會在無意間給予它們傷害。如今回首,不禁感慨自己當年的年少無知,對那些簡單而美好的事物,未能給予足夠的尊重與愛護。這段鄉間小徑的記憶,提醒着我,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應保持一顆敬畏自然、珍惜眼前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與感動。

溢流河老街有個戲台。除了放映電影,常唱家鄉戲曲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孝感市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傳統聲腔劇種之一。演繹最多的是《葛麻》《百日緣》《啞女告狀》《白蛇傳》《董永賣身》等。塆里山間,逢年過節,紅白喜事,會請上戲班子,熱鬧地唱上幾天幾夜。那個時候,看戲是村里一道浩大的風景,台上生旦淨末丑,台下觀眾擁擠如潮。鑼鼓、橫笛、胡琴,瞬間響徹山村。那氣場亦如盛唐京城,暄騰華麗。一年中,唯有這些日子,無須耕織,安心開懷,盡情享樂。老人們看完戲後總會略有所思,相互議論,他們感慨道:往來皆是「過客」,「我們都是唱戲的人」。當時年少,不解世情,而今嘗遍百味,方覺如夢人生,都是雲煙過眼。我的一位美女同學曾經在此戲台上扮演不同角色。她在戲裡像是歷盡滄桑的老人,平和地講述着大別山一帶的風雲故事。既有煙雨杏花,又有朗朗月光。台上有、台下有,她們演繹的就是台下人的悲歡。

[1]

作者簡介

陳響平,筆名陌上牧笛、松間明月、江南。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金融作家協會會員。煮字生暖,攝影書法,發表文學作品50多萬字。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